1、《史铁生自选集》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史铁生的代表作小说和散文集)。
2、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
3、 当然,他可以走了:那美好的仗他已经打过了,当守的道他已经守住了。他已经得到了永生。
4、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
5、同时也拿遍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等国内各大文学奖项。
6、这一教学片段是由生1的疑问生发的,他对小说中的“我”和作者为什么不是同一个人产生了疑问,而这个疑问是突发的。
7、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8、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9、《史铁生散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10、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11、人,难以战胜生理的死神却可以打败心理的死神,即“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战胜自我为强者。
12、 史铁生走了6年了。与今天的我这样的“作家”不同,他是个有信仰的作家,信仰让他“永在”。
13、重构过程具体表现为概念范畴的混淆,当学生回答“记叙文”时,暴露了在他们的脑海里,对文学体裁的分类标准是模糊的。通常与小说并行的是诗歌、散文、戏剧,这是四分法。而“记叙文”可以理解为叙事类,与之并行的是抒情类、戏剧类,这是三分法。然而,如果直接把分类标准抛给学生,告诉他们把两种分类方法串在了一起,如此概念化的知识点,不仅一时间令学生难以消化,而且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使之保持急切的期待心理。因此,我通过指出小说和记叙文的相交部分,来阻断学生在三分法上思考,回归到四分法。终于,生6想到了戏剧,生7想到了散文,话语权在学生之间轮替。“当倾听者倾听到暂时不能理解的话语时,他不应该简单地进行否定、抛弃或肯定,而是应该通过提出问题,向言说者就主题进行追问或探讨,以便深入主题。”(1)
14、《往事:史铁生作品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15、 散文更充满人生哲学和智慧,以及高尚的审美趣味。由于散文天高地厚,其中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随处可见,其审美趣味也是一种难得的滋养。一本《古文观止》不知培育了多少世代国人的哲思与高尚的美学趣味,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人生苦短的生命观,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超然物外,韩愈《师说》中的“师不必贤于弟子”,欧阳修《秋声赋》中的不与草木而争荣,还有丰子恺的《渐》和朱自清的《匆匆》,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6、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一个想死的人,找到的活着的意义更有重量了。
17、就收录了史铁生在每个人生阶段,写下的最重要的文章。
18、主要作品《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被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我的丁一之旅》《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文革记愧》《放下与执着》《山顶上的传说》《死国幻记》《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老人》《小说三篇》等。
19、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20、C.《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
21、纪伯伦以纯洁美丽的诗化语言,以优美的方式探讨真与善、自由、痛苦、自知、友谊、善恶、祈祷、生死等人生命题,诠释灵魂深处的生命之歌。《记忆是一种相聚的方式》是一部精选自《先知》《沙与沫》《疯人》《先知园》的传世经典。恋人在这里看到了爱的定义,艺术家在这里看到灵魂的颜色,年轻人在这里找到火一般的热情,老年人在这里找到了生死之道……
22、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失去?如何自处又如何爱人?
23、《我与地坛》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24、就收录了史铁生在每个人生阶段,写下的最重要的文章。
25、和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6、《病隙碎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27、经过一回回话语权的轮替,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然而,学生在“互动面板”上输入文字时,受打字速度的影响,输入的文字量是有限的。片段中几个学生的回答,紧扣我的追问,都是从提出其他体裁的角度来回答,表述简单。如果有学生产生了需要复杂表述的问题,“互动面板”就不具备使其畅所欲言的条件。而实践表明,比起使用“连麦”功能,学生更愿意在“互动面板”上直接输入文字,因为“连麦”受网络状况因素影响,有时会连接失败,即使连接得上,花费的时间也比后者长。这样一来,需要复杂表述的问题就被掩盖掉了。
28、 《原罪》精选了史铁生众多版本中知名度高、广受欢迎的6个篇目:《我与地坛》《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原罪.宿命》《奶奶的星星》《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我与地坛》叙述了作者在双腿残疾后经常独自到地坛去思索命运和生死问题,以及他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还写到了他母亲对他的担心和爱,以及他在地坛里见到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人。《命若琴弦》写了一老一小两个瞎子,他们靠到处拉三弦琴为生,支撑老瞎子一直拉三弦琴的是他师傅临终前交给他的一张药方,拿这张药方能治愈眼睛、让他看见世界,但最后他发现,这只是一张白纸。小说是对人的生命信念的深刻表现。《原罪》这本书可以说是市场上少见的史铁生作品的精华本。
29、史铁生生前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并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
30、《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31、死神的剋星是爱神。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及纯真、美好、高尚的,情感可以战胜天灾,战胜心中的孤寂、软弱和死神。人间的温暖多种多样:理解、尊重、信任、互爱互助,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绝不是指自私自利或膨胀的自我占有欲,而是指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于他人,于社会,于人类的幸福是有价值的,即自我的价值要从他人的受益中实现。在这个意义上,他并非自己的地狱,而是相反——是自己的天堂。
32、《往事:史铁生作品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33、《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广州出版社(2001年出版)
34、5本书,既是史铁生与自我、生活、命运的和解过程,
35、《命若琴弦》是一部小说集,作者是史铁生。在这部书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36、今天,当我们在追忆“生活的勇者,生命的智者和仁者”——史铁生时,是因为他的文章让人怀念,因为他不向命运低头的奋斗令人鼓舞,也是因为他释然面对苦难的彻悟令人敬佩。
37、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38、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一个想死的人,找到的活着的意义更有重量了。
39、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0、为了巩固学生关于文学体裁的认知,在阶段测试(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学生被要求全程打开摄像头,通过钉钉“家校本”及时上传答案)里,我设置了如下题目:
41、我等你,直到垂暮之年,野草有了一百代子孙,那条长椅上依然空留着一个位置......
42、林清玄用数十载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智慧不断思考和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后他发现——人生最美是清欢。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它并非来自别处,而是来自我们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在复杂的世界里,愿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人,放下执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43、 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视,它远不能与小说、诗歌甚至戏剧相提并论。究其因,主要有三:第散文最为零碎和复杂,它是一个“余数”,即无法归入小说、诗歌和戏剧的文学作品,都被放进散文这个篮子。正因其杂、散、乱的特点,文体特征不够鲜明,所以难以归类和研究,其价值也就大打了折扣。第古今中外没有成熟的散文理论作为支撑,这给散文研究带来极大难度,更无捷径可循。第长期以来,新文学价值评估将“创新”作为绝对标准,散文是一个传统性较强的文体,其价值自然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样引人注目。所以,其他文体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散文研究则门可罗雀。
44、《以前的事》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45、 所以,当初,“北风呼号,老树被拦腰折断,是童话中的情节”,即便在轮椅上,史铁生同样想着自己的遥远的清平湾,想着黄土高坡上的老瞎子与小瞎子,甚至想着远渡重洋、飞往地球另一端。他在残酷的现实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