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3)我将卓文君视为一个革命者,就是因为她听到父亲的威胁后,当场与父亲决裂,和司马相如私奔。最厉害的是私奔也不跑远,就在爸爸家门口当鑪卖酒,汪精卫,他在八岁时,梦想著中国的改革,所以他去刺杀慈禧太后、刺杀五大臣,后来事洩被捕,在狱中写了一首诗,末两句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年轻的头就是要去革命,何必留在脖子上?何等豪气。因为很多人欣赏他的诗--蒋勋《孤独六讲》
2、相爱如饮酒,淡了无味,烈了伤喉,不知我的苦,就别劝我大度。
3、若我能将幸福带给你,我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条狗的使命》
4、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5、再好的马只跑一步,也比不上资质不好的马努力地跑。不注重积累,哪怕朽木头也折不断,如果坚持不懈地做,金石也能镂空。
6、 4)“艺术家从世界的各个角落跑到巴黎来,其实都是脱离自己的土地,拔出自己的根,变成一种孤立的荒谬的存在,在贫困、惶惑和绝望里磨炼,寻找生命和艺术最后的意义,这是通过一个极限情况看个人化成怎样的元素或结晶。”--蒋勋《忘言书》
7、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8、滚床单的热闹和滚顶板的惨叫,是你刻骨铭心的记忆吧?
9、有没有这样的一刻,你想逃,想放弃,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曾经重要的不再有意义。关于这一刻,真的不必做任何决定。正如在漫漫黑夜中等待黎明,你需要的只是等待,等待这一刻,成为过去。生活苦乐都有,悲喜都遇,得失就是生活,悲喜就是日子。我们总是,于茫然间去努力,去追求,得到的未必珍惜;失去的也未必可惜。不能祈求命运,不要依赖别人,生活中的困惑,都要自身去经历。
10、《荀子.成相篇》注:务本:古时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这个根本。简释: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11、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12、出自先秦《荀子·法行》。无思,无人思念。少年时代不学习,长大后就会无能;老人不教育子女,死了以后就不会让后代子孙思念。意在劝勉世人年少之时要有好学上进之心,年长之时要有长远眼光,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13、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儒效》
14、小人不去做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却对由天决定的事有浓厚兴趣,所以他们每天都退步。
15、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16、 天、天命、天道的问题一直是先秦时期各家关切的问题。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到了孔子,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孔子之后,其弟子和后学力图使“仁德”、“心性”“天命”得以贯通,这一方面是要使“仁德”、“心性”的追求获得存在论的支撑,另一方面又将“天”、“天命”、“天道”义理化、价值化。荀子有取于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而在于凸现“天人相分”,然后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构自己的“人道”学说。
17、释义: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所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诗》云:“布谷鸟住在桑树上,七只小鸟它喂养。那些善人君子啊,坚持道义一个样。坚持道义真专思想就像打了结。”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18、 8)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蒋勋
1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荣辱》
20、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21、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2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荀子经典语录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
23、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24、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劝学》
2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出自:《荀子·修大发》培养个人的品德,最想作对过以的是个人的要看诚。 ----《荀子·修大发》《荀子·修大发》
26、自由是钻石,城外时亮向城里,城里时亮向城外,无论多么艰难生存,总在等待的矛盾中。
27、1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8、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29、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
30、译: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31、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2、 17)孤独的同义词是出走,从群体、类别、规范里走出去,需要对自我很诚实,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气。--蒋勋《孤独六讲》
33、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3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35、不经学习,人心不会变善、圣贤道德不会自己降临、上天也不会怜悯苍生;唯有学习,才是让世间变完美的有效途径。
36、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天论》
37、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38、如同武士应文武兼备,商人也应既用心经营,又注意节俭,疏忽任何一方就如同鸟儿失去一翅,无法高飞,最终不得成功。
39、释义:百姓贫穷,那么国家也贫穷;百姓富裕,那么国家也富裕。国库的财富由百姓供给,要使国库充裕,必须先使百姓富裕,没有百姓贫而国家富的。所以采取措施,鼓励生产,使百姓富裕,是国家富裕的基础。这两句可用于阐述民富与国富的辩证关系。
40、20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41、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居住必定选择风俗醇美之乡,交游必须接近贤德之士。荀子是。“性恶论”者,他强调人的后天学习、改造的重要性。他认为环境对人有重要影响.所以主张~.认为选择良师益友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可以使人远邪近正.修身立德。
42、感悟: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和韩非子说的.是一类人。这类人只知道追求表面的繁华,只知道撑面子,并没有真材实料,遇到情况只能素手无策。这告诉我们,不管是自己做人做事,还是教育下一代,都要务实。
43、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44、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45、见《荀子·大略》。博: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老师。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将要兴旺的时候,一定十分尊重教师;国家将要衰亡的时候,一定格外轻贱教师。此条采用对比的方法,以尊师与贱师为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的优劣与国运的兴衰,虽不乏夸张成分,但却发人深省。“师”与“傅”在封建社会中都由德高望重的人充任,他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对帝王的政治影响。“师”、”傅”受到轻贱,其他臣下则可想而知,其言路必定阻塞,其政治一定昏愤。因此,该名句实质上道出丁一个封建社会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具有典型性与很强的说服力,可引以说明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
46、王者者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王制》
47、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48、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9、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柱:通“祝”,折断。束:被约束。这两句大意是:过于刚强就自己招致折断,过于柔弱就自取约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跟度,超过这种限度,就会导致矛盾向相反方面转化,这两句话正说明这样的哲理。可用于对性格的规劝。
50、见《荀子·正论》。恶(wǜ务):憎恨。本句太意是:憎恨这人的多了,这人就危险了。得人心则安,失人心则危,因此遭到憎恨的多少,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危险与否的标志。
51、这些中华思想流派,以及它们的圣贤代表人物,在漫长的时空中,散发出耀眼的思想光芒,照亮了中华历史,引领着无数古代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2、出自先秦《荀子·儒效》。追求之后才能有所收获,不断的实施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不断的积累之后,才能有所提高,不断的自我完善,之后才能成为圣人。
53、释义:学习与求教不应该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中国人治学所追求的—种境界。“学”与“问”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获取真知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知识无止境,学问也应该永不满足,它不仅道出了一个规律,而且道出了人的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这一名句成为千古习诵的格言。
54、释义:话说得恰当,这是明白事理;不说话时也很恰当,这也是明白事理。一个人是否明理,不在于说不说话,话说得多或少,而在于言语是否得当,是否恰到好处。说话时正是该说的时侯,且说得恰如其分,这是明理;沉默时恰好是不应该说的时候,这也是明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言谈必须得当。
5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6、战国·荀况《荀子·乐论》。入人:进入人们心中,指动人。化人:感化人们。这两句大意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激昂慷慨的乐声,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缠绵悱侧的乐声,能使人精神郁结,徘徊不前;淫荡颓摩的歌声,能使人精神颓废,玩物丧志。所以古人认为~,并认为从一国的音乐可以推知其政治,可见音乐的导向不能忽视。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时可以引用。
57、不积跬步,生西时路只后以致千把可时;不积小流,生西时路只后以成尤海。
58、荀子《荀子·非十二子》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59、明主有私人以金玉珠石,无私人以官职事业。——《君道》
60、由此可见,该字板语录是历史上流传甚广的先哲思想,具有纲领性的意识统领作用。
61、译: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2、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63、但荀子是不认同这一点的。他认为“性恶论”更符合人性本能特征。
64、笃志而体,君子也。(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荀子·修身》
65、人一旦陷进爱情的困苦里,也便忘记了最初为什么要恋爱。
6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礼论》)
67、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贵:使富贵。官:使作官。这几句大意是:没有美德,不能使之富贵;没有才能,不能让他作官;没有功劳,不能给予奖赏;没有罪过,不能给予惩罚。对无德无才的人不能重用,对无功无过者也不可滥施赏罚。因为“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靚《强兵策》之八),妄赏妄罚的结果,是使善行者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却伤害和冤枉了无辜者。~说明赏罚应严格掌握标准和原则,做到刑称赏当,才会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对有德有才的人产生激励作用。
68、这就是荀子写下《劝学》的根本思想动机所在:没有谁是天生的圣贤,大家都是普通人,唯有狠命地读书、学习、教化,才能实现“内圣”。
69、释义:用善言赠送人,比金石珠玉还宝贵;用善言劝导人,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使人听取善言,比听取钟鼓琴瑟之音还快乐。赠人,不必皆是钱财宝物,美好的言语能激励人,鼓舞人,使人得到教育,受益终身,这比金石珠玉还要宝贵;劝导人,不必声色俱厉,威畏相逼,若以诚挚真纯的言语谆谆相劝,将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即使是一般的言谈,言语美好,也会使人听起来比钟鼓琴器之乐还要愉悦。
70、战国·荀况《荀子·儒效》。这几句大意是:处理任何事情,只要是有益于公理的就树立提倡,无益于公理的就废除掉。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以合不合公理为标准,因为这符合多数人的利益,适合于社会的通行原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公理有好处的就去办,就支持;对公理没有好处的就坚决废除掉。这几句多用于说明处事要符合公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