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5年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HalldórKiljanLaxness)《冰岛之钟》冰岛。
2、1965年,凭借作品《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索尔仁尼琴作品)。
3、经历了与胡兰成的激情岁月,又经历了与赖雅的生死相依,张爱玲再次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4、这本书是索尔仁尼琴一生最重要的一本书,没有之这本书是他的巅峰;
5、医生的一视同仁则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即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6、第三是溃散的社会道德。从狱内扩散到了狱外,也是囚徒个体人性变异的外延。索尔仁尼琴在书中总结了十种社会道德溃散的表征,并且用典型例子加以分析,使我们看到“群岛”的毒素已经感染了国家的全身。告密制度发达到了使人无法理解的程度。收买面如此之宽,人们之间是互不信任,互相隐瞒,因为隐蔽性可以成为每个人的天然保护伞,而背叛、谎言和残忍成为了一种生存方式,由于多年不断地为自己和家属担惊受怕,人们开始向恐惧纳贡称臣了。不仅对遭受抓捕的邻居朋友不予帮助,而在亲属之间,妻子出卖丈夫、丈夫出卖妻子、子女与被抓捕的父母脱离关系等等都是见怪不怪的事。索氏观察到,人们如同生活在背叛场里,并且拿出最有力的论据为背叛辩解。背叛行为使狱外社会的灵魂遭到普遍的败坏。当背叛成为常见现象,人与人的关系便产生变异了。这不同于由“金钱万能”、人的贪欲和享乐引起的人心异化,而是由凌驾于人之上的强权引发,异己的权力主导着人的命运。当人处境受到死亡的限制时,人在不断猜测和预想中等待它的降临,但它终究会何时以何种面貌到来是不能确定的。出卖成了部分人的选择。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顾及其他,在“我亡”与“他亡”之间选择“他亡”。好比竞技比赛,要伸出手去使劲推倒别人,来留住自己的安全。没有积极抗争的行动,环境异化了,人心异化了,人与人的隔绝也就出现了。当然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传统美德也就不复存在。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剧。⑨
7、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9、1915年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法国。
10、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
11、索尔仁尼琴怀疑作协将要迫害他,必须做好保护自己的准备。他把三位绝对信任的女士请到别墅,让她们日夜兼程地替他打印《古拉格群岛》手稿,打印了几份,分别藏在几处,还拍成底片,带到国外。一旦作协对他进一步迫害,他便在国外出版《古拉格群岛》。1968年5月苏黎世出版了《癌病楼》的俄文本,本来能在国内出版的作品却在国外出版了。不久,苏黎世又出版了《第一圈》,索尔仁尼琴与作协和解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1969年秋天他被他所在的梁赞作协分会开除。
12、1920年克努特·汉姆生(KnutHamsun)《土地的成长》挪威。
13、我坐着,想着,如果最初的小小一滴真理的水珠都能像一颗心理炸弹那样地爆炸那末,当真理像瀑布一样泻落下来的时候,在我们的国家里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一定会泻落下来的,那是不可避免的。
14、1933年,凭借作品《米佳的爱》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5、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HarrySinclairLewis)《大街》、《巴比特》美国。
16、只是,怎么去领奖,这是一个问题?索尔仁尼琴担心一旦出国,就再也不能回来。最后,只能先把自己的获奖致辞制成录音送出去。
17、反观中国,在文革之后,虽然出现了一些诸如“伤痕文学”的作品,但是却缺乏这种精神高度的创作。作家在作品中除了喋喋不休地诉苦外,就是将苦难的责任全部推给外在的环境。因此,在反思的深度上,与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有天壤之别。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精神高度,与其说是天才之作,不如说是信徒的忏悔精神使然。
18、亨瑞克·彭托皮丹(KarlAdolphGjellerup)《天国》丹麦。
19、马尔克斯:我写《百年孤独》时,几乎倾家荡产
20、就这样拖了一年,1962年10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小说改名为《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