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论语全文文本【109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4-01-10 11:27:15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论语全文文本【109句精选】

论语全文文本

1、(40)黄怀信:《今本〈论语〉传本由来考》,《文献》2007年第2期,第76页。

2、例《學而》云:“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3、在我们所关注的资料中,最重要的错讹出现在“子游为武城宰”章:“子曰:‘女得人为民乎?’”今传本作“女得人焉耳乎?”“为民”与“焉耳”差异明显,不仅在语义上可另作别解,对于今传本的章句诠释也有着颠覆性的作用。我们注意到,自郑玄以来,传世本皆作“焉耳乎”,但此三字作为语助词不合文法,一直受到学者的质疑。无论是郑玄说,还是何晏本所引的孔安国说,虽对此作了各种弥缝,以至于唐宋以来改“耳”为“尔”,但还是一误再误,难得正解。现在海昏本一出,疑窦冰释。关于这一文句在文献上的释读及相关问题,笔者已有专门讨论,(41)本文不再重复。

4、收入《小戴記》的《樂記》篇在漢儒劉向《別錄》中為單獨一類,對理解《論語》文句有獨特的價值。據《漢書·藝文志》,《樂記》原屬“樂類”古書的一部分,與屬於“禮類”古書的《禮記》不盡相同,但都可以歸入古《記》。

5、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T8Iu4hJz6qqhdBie5y5fQ提取码:nzts书名:新论语(论语全文文本)。

6、“樂著大始,而禮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動者地也。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也。故聖人曰禮樂云。”

7、由前已知,《雍也》篇满简书写时,为每简14字,而查验《知道》篇,却有24字。这引发了笔者在两方面的思考,一是这种容字量与汉代简牍形制的关系如何?它可以反映《论语》及经籍书写中的哪些问题?二是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容字量,其原因何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无疑将有助于推进对汉代《论语》文本及古书的书写形制、文本状况等方面的认知。

8、(18)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121页。

9、孔子在政治统治上崇尚“为政以德”的思想。子曰:“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他。

10、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必须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择其善者而从之。

11、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2、《國語》引文所謂“《故志》”,韋昭注云“所記前世成敗之書。”(12)《周禮》引文所謂“《志》”,鄭眾注云:“志謂記也。《春秋傳》所謂《周志》、《國語》所謂《鄭書》之屬是也。”如果說,《周志》、《鄭書》屬於國別分類的志(記)體,那麼《禮記》應該屬於卿士大夫家分類的記(志)體。考慮到這些《記》與《論語》同出孔壁,或許可以稱之為“家記”。據俞志慧先生的研究,“志”體“確有記事之史,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記言之章。”(13)今本《晉語》、《荀子》所引“《禮志》”這樣的書,或即古本《禮記》的文字。這種“記”體明確記載某一類、某一場合之事,再據事情本身的類例來講大義、發評論,旨在記禮樂廢興損益之事。當然,《禮記》諸篇篇題或取篇首詞,或歸納篇義主題,但在體式上亦略有差異。一般來說,“記”體產生時間更早、寫作方式多樣,“語”體則是在“記”體及相關史書體式文獻基礎上論纂而成。

13、据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推断,这次孔门师生的谈话至少应在孔子六十岁以后。孔子说自己“六十耳顺”,他问了弟子们“如或知尔,则何如哉”后,表示“吾与点也”,这特别值得深究。

14、有人认为,孔子之所以当面赞成曾皙的观点,是因为曾皙具体描绘了孔子所认同的礼乐教化,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合孔子的心境来说,还要多思考一点。这样,孔子对子路的爱护,对冉有、公西华的不否定,对曾皙的赞成,就会呈现出更丰富的意蕴。

15、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16、(27)見氏著《論語新解》,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第458頁。

17、译: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18、(⑩)马衡:《汉石经集存》,科学出版社,1957年,第54页。

19、摘要:細緻對讀《禮記》文本,有助於蠡測《論語》文句語脈和原意。小文從《論語》、《禮記》之異同比較入手,分析兩書在成書性質、思想內容和文體書例上的各自特點和相互關聯,揭示出《禮記》的對讀價值。選取《樂記》篇作為例子,細緻對讀《論語》中的八章,力求在禮樂文明的語脈下深入討論《論語》文本理解的相關問題,為《論語》解讀提供一種可能路徑。在此基礎上,小文反思近些年《論語》文本解讀的目標和方法問題,以期有益於《論語》更進一步的研究。

20、译:孔子批评季氏说,“让六十四人(天子祭祀太庙时的舞者人数)在家庙的庭中起舞,这样的事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容忍呢?”

21、(3)  “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而”需要翻译为“却”,语义发生了转折。他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他的追求与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丧失这一道德,他就不会生气,也唯有具备高级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22、1647年,明末高僧蕅益大师为《论语》写注释《论语点睛》

23、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老师说这乐曲就叫做《文王操》啊。”

24、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5、“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尽孝,生活的需求是基础,精神上的愉悦更重要。读后我问自己:老人内心的孤独吗?他们此时想听的想要的是什么?孝顺,孝在前,顺在后,懂老人的心,才能顺老人的意。所以,夫子告诉我们:色难。

26、“小史掌邦國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周禮·春官·小史》)

27、“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28、“仲尼”成为统一的写法,其实是汉以后的事情,在《史记》中皆作“仲尼”,无一例“中尼”之称;而熹平石经中也皆作“仲尼”。可以说,汉以来,作为排行第二的意思,“仲”以其固定词义,早已深入人心。《史记·高祖本纪》曾载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刘家老三“刘季”,也即汉高祖刘邦在成为皇帝后,曾与其二哥进行比较,他问自己的父亲:“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在这里,老二被称之为“仲”。然而,又恰恰是在汉代,虽排行一般皆以“仲”为名,当时却有人以“中”字代之。《汉书·宣帝纪》载:“受《诗》于东海澓中翁。”师古注曰:“东海人,姓澓,字中翁也。”“中读曰仲。”还可注意的是,段玉裁的《说文注》在对“中”字作解释时,曾说:“古中、仲二字互通。”这个“古”主要指的是先秦以上。也就是说,在先秦“仲”可用“中”字表现。汉的习惯本不是如此,但澓中翁为何要表现特异呢?答案就在于他的经师身份,说白了“存古”以标高,使自己更具古风。由此,我们看到,《论语·宪问》中的“仲叔圉”,在《汉书·古今人名表》中,被写作了“中叔圉”。这很可能是班固在抄写材料时遗漏未改所造成。因为按照汉代的习惯是不会这样书写的,《汉书》中其他的“中”都改成了“仲”,与《史记》一样,孔子也皆作“仲尼”,这些都是证明。而在这样的知识基础上来看定州《论语》的“中”、“仲”混用,表现的是汉初以来文本新旧杂陈的过渡性,而海昏本在这一点,显得更为古雅一点,保留古字而一律未改。

29、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0、译:孔子说:“君子合群但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但不合群。”

31、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32、译:孔子说:“学了新知识后时常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3、(12)余嘉锡:《余嘉锡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0页。

34、攻:治,治学,致力于学习研究。比如“攻金攻木”,就是专攻、治之义。如果解作“攻伐”,则“攻乎”似不辞,仍做“治”讲。

35、  (翻译)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36、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37、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38、“樂著大始,而禮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動者地也,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也。故聖人曰禮樂。”

39、译: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乡土;君子关心的是法制,小人关心的是恩惠。”

40、而在2016年第3期的《南方文物》上,在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意乐等整理撰写的《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孔子衣镜》中,披露了一版木牍,整理者推断:“这是刘贺本人所书写,应该是刘贺读书时随手做的笔记。”此牍从右至左,书有五列文字,并附有符号“●”、“△”。其中前四列,通过目视,可以看出基本内容,笔者对其审读后,释读如下:

41、(3)  “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这个字出现的较多,因此我们放在文中解释。

42、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3、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44、(11)見拙文《周秦諸子書多出於國史家乘論》,《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第4期。國武案:另一部語類文獻《孔子家語》,近年寧鎮疆先生有持續的研究。

45、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6、可佐证的是,《汉书·艺文志》载:“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黄文弼指出,这说明“《尚书》各简字有定数。”(28)这一定数不仅与阜阳《诗经》简相合,更为重要的是,这是西汉后期皇家藏书的形制所在。20多字显然不是书写在二尺四寸简上,否则基本上每隔2厘米写一字,字距之宽,不仅毫无必要,亦不美观,皇家图书不可能如此。而如果是尺书,如阜阳简20多厘米书写20多字,则平均每一厘米一字,可以保证疏朗美观。前已论及,六经可用尺书。则很可能中古文《尚书》就是尺书简,也就是说,武帝之后,以尺书来书写经籍不仅没有废止,还是很重要的制度,而且这一形制的容字量应以20多字为核心标准。

47、欢迎各位朋友留言批评、指正、交流。公司将不定期抽取参与互动的朋友,赠送刘校长签名专著《无雨亭集》,作为奖品。

48、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9、在现今的传世文献中,最早的篇序出现在《史记》中。在《史记》一百三十卷的篇题中,皆有篇序。与其他古书不同的是,《史记》中的篇序,为太史公所自定。因为翻检《太史公自序》,由作“《五帝本纪第一》”、“作《夏本纪第二》”等可知,此乃夫子自道。对照一下同成书于武帝时代,但比《史记》时间稍早的《淮南子》,可以发现,虽后世文本中有附加篇序的篇题,但《淮南子·要略》曰:“故著二十篇,有《原道》;有……”这说明原本是无篇序的。要知道,《太史公自序》、《要略》皆为著者自撰,为一书的叙录所在,它所反映的是文本的原初状态。要之,司马迁的《史记》为传世文献中最早采取篇序的文本,此后这一形态成为典范。

50、最后,孔子为什么当众表示赞成曾皙的观点呢?

51、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5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3、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54、小文擬以《小戴禮記·樂記》為例,嘗試從題材、篇章、字句、觀念等各個層面來解讀《論語》文本,細緻剖析相關文句的語脈和原意。

5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5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7、本读书笔记赏析部分为刘校长个人学习心得,不代表公司观点。

58、(⑦)以上问题,可参看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中华书局,1962年。

59、此句大意是說,《禮記》諸篇的成書經歷了兩個階段:先是,“孔子門徒共撰所聞以為此記”,所聞的內容原來都是孔子門人聽來的言行,當時通稱為《記》;然後,“後人通儒各有損益”,七十子後學至漢儒陸續修訂編纂成書。由於漢代禮家傳授這些《記》,故稱為《禮記》,其主題也與禮事、禮義相關;由於後人通儒各自修訂這些《記》,故《禮記》帶有濃厚的門戶之見和時代烙印。

60、东汉末郑玄又依据《张侯论》,参照《齐论》、《古论》作《论语注》,共二十篇,流传至今。

61、(②)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6页。

62、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63、此言雖出自子夏,然亦承孔子而來,直接講“鄭聲淫”,似類《論語》之演義也。

64、译: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那就危险了。”

65、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66、他画竹不拘泥于成局之法,而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最后为“手中之竹”。其画兰,用焦墨挥毫,以草书的中竖长撇法为之,脱尽时习,“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他的兰竹画是寄托思想情绪和抒发胸臆的途径,是他身处逆境中所持坚韧性格的写照。

67、《新论语》将《论语》原有的二十篇体例完全打破,从“仁”的定义和内涵出发,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新结构原文文本,使其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这样的系统性分拆和重构,在没有一字一句增删的情况下,《论语》呈现出全新面貌——孔子思想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从文本中直接呈现出来:“仁”为核心,“孝”、“悌”、“信”视为其呈现形态,“礼”为其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其求取的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其实践的方式;而孔子对时政的抨击和对各种人物的评论,则如今天的“案例教学”,旨在向弟子们解释和阐发“仁”之内涵,以及在具体事例中如何评判。

68、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d乎!”

69、“先王恥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使其文足論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70、(19)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第118页。

71、孔子的晚年无疑是孤独无助的,从纯粹理想主义回归到以现实基础重新认识时势的心境,是对前大半生的价值与意义的重新堪定。

72、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3、例《衛靈公》云:“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74、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易》作为群经之首,其中通于天道天命的成份相较于其他数经最多,这个不难以理解。然而孔子何以说“可以无大过矣”呢?这可以结合孔子离鲁与返鲁心态对比可以窥见一二。孔子离鲁,信心满满,想着以自己大才,见用于诸侯大国,易如反掌。孔子坦言:“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而实际境况却是困于陈蔡之时,夫子却问弟子:“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对孔子而言,自己所抱在巨大希望的,且非常自信的复礼施政能力,为何不被诸侯所用。这其中的缘由,不是《书》《诗》《礼》诸书就可以得到答案的,孔子离鲁时,并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只有在不断的挫折中,才渐渐明悟。社会表现上的礼乐崩坏,子弑父有之、臣弑君有之,孔子复礼,单纯从礼、从道德政教的角度理解是不够的,而应该去探寻这其中深层的社会结构发展的趋势问题。历史有其独立的发展方向,地主阶层的出现及发展壮大不可抑制。孔子没有找到协调这个新兴阶层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方式,所做的是希望以周礼抑制这个阶层的发展,然而事实证明这是徒劳。然而从孔门弟子身上却看到了他们与新兴地主阶层的不断适应的努力。宰我死于齐国大夫之争;冉有为季氏家臣;子路死于卫;子夏移居晋地,教授李悝、段干木诸弟子。孔子弟子们的选择,与孔子的主张是有巨大差异的,这是历史演进过程赋于士君子的命运。然而孔子晚年时,才逐渐看透这其中关节,所以才能预测子路之死;才能下定决心以删述六经。而孔子认清这个事实,我认为与读《易》是有大关系的,孔子通过《易》之变易而知天命运行的方向。而孔子删述六经,作春秋、孝经则可看作是其看到《易》之不易之道,而以文献保存大道理想。

75、(⑨)在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银雀山汉墓竹简(壹)》(文物出版社1985年)中,收录有《六韬》,其中可见篇题《尚正》、《守土》、《三疑》、《葆启》,皆无篇序。

76、其中所收录的,正是跨越2400多年时空的豪华阵容:

77、但在这一范式建立的过程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张侯本形成于元、成时代,他所依据的鲁《论》本,在宣、元时代已定型,比海昏本所在的时间还稍晚。此时如果吸纳了海昏本所在的齐《论》成果,断不至于有此种讹误发生。还需进一步指出的是,自宣、元以来,鲁《论》系统不仅未断,而且一直强大,今传本中出现问题,应该不是鲁《论》内部传抄所致。根源很可能在张禹及其之前的鲁《论》之上。我们注意到,张侯本虽以鲁《论》为本,但它得到推重,更在于融合了齐《论》的优长之处,《张禹传》曰:“禹先事王阳,后从庸生,采获所安,最后出而尊贵。”其中王阳不仅是齐《论》最重要的传人,也是昌邑中尉,刘贺的《论语》应该就是来自于他。(43)但看起来,在整合齐、鲁的过程中,张禹并未将齐《论》的优长完全纳入,至少在“子游为武城宰”章中,“采获所安”是不能成立的。而随着张侯本日益成为范本,“余家浸微”之下,在汉代,齐《论》虽未马上消亡,但衰微已成为不可扭转之势。在此情形下,至汉末,齐《论》虽仍存在,但应有所残缺,而不是当年的形态。我们知道,汉末的郑玄是《论语》学史上进行文本整合的又一关键性人物,《论语集解序》曰:“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但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郑玄依旧沿用“焉耳乎”的语辞及解释系统。可见此时不仅鲁《论》有误,原本不误的齐《论》也有缺失,否则以郑玄的博通及学养,不可能不订正讹误,再现原貌。所以,此章文字虽少,却可反映背后的文本变化轨迹,的确是很有价值的材料。

78、(①)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考古》2016年第7期,第61页。

7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0、这套名家珍藏版《论语》集颜值和内涵于一身,既是书法画作的艺术欣赏本,又是民族智慧的经典之作,还是一本提升审美、装帧精致的美育启蒙教材。

81、综上可见,孔子所述,在于为政,而言君子、孝心、道义,类比之送也。论语的读书笔记2早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出现。我边听音乐边起床。洗把脸,静心书房,读两则《论语》,开窗入怀,觉得能量满满,幸福爆棚。如诗一样的生活开始了。

82、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

83、“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想想孔子生活的年代,再引领孩子们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绩,对社会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心存感恩,眼前常亮,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常怀感恩,内心总是喜悦,工作干劲往往十足。读懂《论语》,社会更和谐,我们更阳光。

84、例《子罕》云:“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85、“教之《語》,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務用明德於民也。”(《國語·楚語》引楚人申叔時語)

86、此段話出自孔子,“成”是用樂舞之成來表征王者之功,在“興於詩”章中表示學成、事成、禮樂成。如果再看《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文子問子貢云:“吾聞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詩,世道者孝悌,說之以義而觀諸體,成之以文德。”(25)此言應該也是興詩、立禮、成樂之謂,“成之以文德”即是“成於樂”也。

87、(9)《國語》,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28-529頁。

88、(2)國武案:郭店儒家簡如《性自命出》、《成之聞之》、《六德》、《尊德義》、《魯穆公問子思》、《五行》、《窮達以時》、《唐虞之道》、《忠信之道》等應該屬於《禮記》類文獻,另有《語叢》一類的《語》類文獻;上博儒家簡如《性情》、《子羔》、《昔者君老》、《魯邦大旱》、《從政》、《容成氏》、《仲弓》、《季康子問孔子》、《內禮》、《君子為禮》、《弟子問》、《三德》、《鬼神之明》、《孔子見季桓子》、《武王踐阼》、《民之父母》等,另有像《昭王毀室》一類的《國語》類文獻。

89、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90、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1、在异文方面,主要通过文句的错讹和古今字中的典型例子来加以研判。可以看到的是,后世有些错讹被加以沿用,造成了千年误读。这不仅证明了海昏本的文献价值,就文本生成的意义来看,由于后世权威本以《鲁论》为底本,说明西汉武宣时代不仅鲁《论》有误,原本不误的齐《论》至东汉后也有了缺失,致使通儒郑玄在参校各《论》进行整理时,也不能订正讹误,再现原貌。而在古今字的选择上,比之汉初以来文本新旧杂陈的过渡性,海昏本作为西汉时代的善本,显得更为古雅一点,保留古字而未改,这为我们研究汉代《论语》文本状况,进一步探求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考。

92、古文本《古论》二十一篇(鲁恭王刘余得于孔子旧宅壁中);

93、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94、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95、曾皙之所以问这些问题,是因为他的理想与前三个人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却被老师赞同,心中疑窦丛生。曾皙没有向老师提出读者都想问的问题:“唯点则邦也与?”难道曾皙讲的是国家的事吗?

96、他书写的《论语》全文,是古今罕见的《论语》全篇书法长篇巨作,阅读此书,不仅可以领略《论语》的微妙经义,还可一览书法之美,一举两得。

9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语义很虚的转折,可不译。

98、(13)《汉书》卷30《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717页。

9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0、重构后的《论语》成为为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的文本,成为一本无需繁琐注释就能读懂的新经典。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称此书:“不加一字,不减一字,编而不作,《论语》一新。”

101、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2、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2达巷d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7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31“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103、(1)  以关键字为核心,结合字型理解含义。

104、如果聯繫孔子向老子、萇弘學禮樂之事,所謂“文章”當指禮樂,而所謂“性與天道”則是指禮樂之本原。(21)作為禮樂本原的“性與天道”是什麼呢?用《陽貨》篇“天何言哉”章的話來講,天道即是“四時行焉”、“性”即“萬物生焉”,反映了孔子師弟的宇宙生成觀、自然人性論。(22)

105、(51)关于这一问题,可参看拙文:《从定州简本避讳问题看汉代〈论语〉的文本状况——兼谈海昏侯墓〈论语〉简的价值》,《许昌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10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107、他在蕅益大师《论语点睛》的注解上补充,让读者更明白大师的微言妙义,从《论语》中觉悟出世之道,其补注也堪称精彩绝伦。

108、验之于定州《论语》,可以发现,虽整本都是容字20左右,但在书写形制上,也有特异之处,那就是最后一篇《尧曰》的书写行格。我们知道,在今传本中,《尧曰》篇分为三章,最后一章“孔子曰不知命”章,计27字。在定州本中,它为25字,以双行小字书于六一一简的下部,接续在第二章“胃之有司”等文字之后。但由于在章数简中明确告知:“凡二章”,则可知此章为附录,不计入《尧曰》篇的正式文字中。关于“子曰不知命”章,《经典释文》曾明言“《鲁论》无此章,今从《古》。”这成为了定州简本为《鲁论》的重要依据。但前已论及,定州本虽然以《鲁论》为主,但也属于一种融合本,所以其中也有着《齐论》的影子。“子曰不知命”章的附录,则进一步说明,今文齐、鲁《论》与《古论》之间都没有完全隔阂,各文本相互参验,只不过以某家为主时,要加以区分与标示而已。

上一篇:论语全文40篇【59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论语全文40篇【59句精选】
  • 小学论语全文【15句精选】
  •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36句精选】
  • yy五项骂人套词文本【52句精选】
  • 三生三世菩提劫全文免费阅读【76句精选】
  • 论语全文及译文及解读【105句精选】
  • 论语十二章拼音版【15句精选】
  • 孔子论语十二章【131句精选】
  • 楚辞全文完整版【32句精选】
  • 论语里的名言【32句精选】
  • 帝都殇全文免费阅读【69句精选】
  •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解释【90句精选】
  • 论语中的名句【55句精选】
  • 朱子治家格言拼音版全文【31句精选】
  • 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59句精选】
  • 正版论语原文全集【23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男人调侃女人的歇后语【12句精选】
  • 又痞又坏幽默的句子【25句精选】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成语大全50000个解释【57句精选】
  • 捡菌发朋友圈说说【100句文案】
  • 涨水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最新个性说说

  • 论语全文文本【109句精选】
  • 论语全文40篇【59句精选】
  • 惜时名言警句大全摘抄【65句精选】
  • 小学论语全文【15句精选】
  • 苏格拉底名言的话语【82句精选】
  • 情话大全浪漫情话给女生【68句精选】
  • 苏格拉底经典语录英文【30句精选】
  • 情侣个性签名八个字【16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