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
3、(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4、(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
5、(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6、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8、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9、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3、(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人,是普通百姓。后学习礼乐的人,是世袭的贵族。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就遵从前者"。
14、《论语·学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理由如下:
16、(原文)4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7、(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8、(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9、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20、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21、(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教导我们,做人要以“礼”为标准,做任何事都要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和法律原则,违背“礼”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应该的。
2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4、(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25、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26、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27、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28、《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认为“均”“和”“安”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准,这是因为他认为 , , 。
29、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30、都什么区别:宫、殿、亭、台、坛、廊、榭、庑、厢、舍、斋、寝、楼、阁
31、(出自):《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2、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3、(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34、(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35、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36、书法落款时间查询全表(年份、季节、月份、日期)
37、“以天下让”一句,古注争议很多,郑康成注,太王死后,泰伯接到告丧的讣闻,并未奔丧回来。刘宝楠认为郑注比较合理。但韩诗外传,论衡,吴越春秋等书,都说泰伯和仲雍奔丧回国,在丧事完了,又到吴地。究竟事实如何,已难考证。若以情理推论,古公既有遗嘱,季历不能不遵嘱接回伯仲。伯仲到南方,并非不告而别,只说为采药而去,迨闻父丧,没有理由不回来。至于回来以后,是否能如原意让得了位,因已文身,不能治国,且有古公默契在前,自无问题。
38、(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39、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4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本章为《论语》:雍也篇
42、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43、(解读)这一则语录,分别表现了子路、颜渊、孔子三人的人生志向,子路豪爽仗义,颜渊谦虚退让,孔子胸怀博大。孔子的志向是“仁者爱人”的具体体现,充分表现了孔子坚持“仁”的理念。
44、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45、(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4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8、(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9、(我要投稿)(我要加群)(我要买书)(我要听网课)
50、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5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52、(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53、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4、(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5、(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5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57、(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58、立:能立于世,指知道按理的规定去立身行事,有能力去做官,供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