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顾炎武审阅与校订康熙《德州志》,也是德州文坛的一件幸事。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史志与学术界泰斗级人物,德州志能够得到他的审校,意义十分重大。康熙十二年(1673)四月,受程先贞和知州金祖彭之邀,顾炎武从京城专程来德州审校志稿,考证史实,提出了“德陵互易”之说,有力地维护了德州历史的真实性。有了顾炎武这样的权威把关,康熙《德州志》确保了编修质量和学术价值,成为德州历史文化的璀璨瑰宝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全诗)。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4、敬孩子一杯酒:不求你回报,希望你一生无忧,平安快乐!
5、聚焦诗中人物之后,我让学生说说对上述三种人分别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以此让学生从“夜饮美酒”“醉卧沙场”中看见战士们洋溢着欢乐的笑脸,读出他们从容走向战场的豪迈。再从“征战不归”中读出战士们笑对死亡、借酒浇愁的悲伤。最后,将诗中的夜饮美酒者、沙场醉卧人和征战不归人合到一处,读出王翰对于戍边将士们英勇献身之豪情的欣赏与戍边将士们笑对死亡的敬佩与同情。
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7、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
8、保家卫国少不了戍边的将士,当戍边的将士们“醉卧沙场”时,那种豪迈与旷达表现得淋漓尽致。
9、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10、鞠老侠义肝肠,师母说起了前几年,鞠老回到家乡靖江,到邻县兴化县民间采风,遇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诗人苍鹤仙先生。他们一见如故,鞠老对仓老的诗作,赞赏有加。当得知苍先生出版有困难时,他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积蓄中,拿出6万元钱,支持这位诗友,把诗歌拍摄成制作成光盘,流传于世。他提携后进,更是不遗余力,不少年轻人,都在他帮助下,走向了成功!
11、 顾炎武在与德州友人交往的十几年中,写下了涉及德州的诗8首、文6篇。这在《顾亭林诗文集》中有完整的记录。康熙《德州志》、乾隆《德州志》和民国《德县志》也分别对部分诗文作了收录。
12、林则徐生活的年代,清政府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列强的渗透让他忧心不已。他心怀对鸦片的痛恨,对国家的忧心。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
13、解题结束,学生在自读——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讲论诗意:
14、危难之际,吾辈自当义无反顾,共饮此酒,立志报效祖国,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15、失意时喝下这杯酒,化伤感为力量,继续前行。
16、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17、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18、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19、对于民国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梁启超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在唤醒百姓振兴中华,而他这里的天下单独指国家,匹夫指士大夫,责任是特指政治。1898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持续了共103天。这场变法由梁启超带头,在光绪的支持下的一场政治变革。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我国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它在唤醒民族救亡,反对压迫的思想上进行了一场启蒙。
20、谚云物极必会反,多行不义必自惩。彼d纵有千般伎,只手岂能掩众睛。
21、第四句“不教胡马度阴山”,学生也是脱口就讲诗句大意讲清。但我不肯就此罢休,于是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许胡马度过阴山?胡马多为好马,白送给你唐朝不好吗?”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关注注释,发现诗中“胡马”指的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接着,我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能让胡马度过阴山?”,学生一时语塞。于是,我先援引《敕勒歌》,让学生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感受到阴山脚下非但地处边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牧草丰美,牛羊成群,自古便是天然牧场,因而需要守护。再以“阴山在《敕勒歌》的时代,是属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后来,到了像秦汉、隋唐这样的时代,随着国力逐渐强盛,皇帝不断开疆拓土,慢慢将之归入版图”来说明“胡马何以要度阴山”。进而进一步证明,万里长征之人和龙城飞将所要守护的,就是唐朝人当时自己祖国的疆土。
22、《洪湖赤卫队》南北登场,“洪湖水,浪打浪”唱响中外,经典歌剧令观众激情澎湃,喜庆气氛让国人欢欣鼓舞。但作为一名文史学者,心情却格外沉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洪湖赤卫队》原创作者鞠盛先生,由于历史原因,被埋没半个多世纪,实在不公,令人遗憾!
23、(3)李永祐,郭成韬译注,顾炎武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
24、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25、揭题结束,我们进入第一首诗的学习。聚焦诗题《出塞》之后,我先请学生给多音字“塞”组词。当学生说出“关塞”“边塞”“塞外”等词语时,我顺势板书告诉学生,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戍边生活的边塞诗。接着,简介诗人王昌龄,板书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学生则依据王昌龄的雅号推断,他大概是个作诗高手,且特别善于写七言绝句。于是,我则依据课文中的三首古诗,带着学生重温了七绝与五绝的文体常识。
26、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
27、常言道:酒后吐真情。喝酒了就想释放真感情,尤其是外在游子,借着酒意,更添故乡情。
28、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29、秋瑾是鉴湖女侠,她生活的时代,国家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国土沦丧,列强虎视耽耽,面对着祖国沉沦,秋瑾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子就袖手一旁。
3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心声: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31、内视镜式小手术,极短时内灭祸星。届时交流必终止,不必外交两休兵。
32、对饮此酒,此去今年,愿你岁月静好,你我的情谊如初!
33、振振有辞 窃窃私语 息息相关 喋喋不休
34、顾炎武(1613-1682),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南直隶昆山县(今属江苏省)之千墩镇人。原名忠清,学名绛;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又曾署蒋山傭。
35、孜孜不倦 莘莘学子 跃跃欲试 井井有条
36、沸沸扬扬 林林总总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
37、且看台湾国民d,九合一溃不成军。2016台大选,居然无人敢问津!
38、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9、语罢高歌美丽岛,一曲清歌响入云。声声均由内心出,尤见热爱宝岛情。
40、顾炎武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诗见称,现存各体诗412首,其中包括徐嘉《顾诗笺注》的《集外诗补》中所收的4首佚诗。顾炎武生当乱世,诗歌创作的现实性和政治性十分强烈,形成了沉郁苍凉、刚健古朴的艺术风格和史诗特色。沈德符评他:“肆力于学,……无不穷极根柢,韵语其余事也。然词必己出,事必精当,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就诗品论,亦不肯作第二流人。”(《明诗别裁》)如著名的七言律诗《海上》四首,关心恢复事业,悲感苍凉,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便评曰:“独超千古,直接老杜。”
41、鞠老是一个传奇人物,年轻时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他是一位剧作家,据说电影《洪湖赤卫队》,蓝本就是他创作的剧本《洪湖水》,后来运动频繁,他被湮没无闻。但他的剧本手稿,我是亲自见过的,保存至今,幸甚至极。他写《孙中山诗传》,先后出版了三个版本,第四版,正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中。拜读其修正稿,得以先睹为快,作品气势磅礴,哲理深邃,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大地出版社将隆重推出,可谓是史诗巨制,光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