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说前途令人担忧,但是凶吉未卜,所以还模模糊糊地怀着懵懂的希望----《双城记》
2、只有那些必然在某个不确定的时刻降临于我们的不幸才会侵扰我们,然而,能够对此作出完满说明的又寥若晨星。
3、我们要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留下位置。——《康德哲学讲演录》
4、《康德哲学讲演录》是一本系统介绍康德三大批判的读物,是作者根据面向大学生的演讲稿,审定修改而成。通俗而深刻。
5、要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思想随笔)。
6、通常,人的幸福处境犹如一些小树林,从远处看过去,这些小树林显得很美,但靠近距离或者走进树林中以后,原先的那种美感就消失了,我们置身于树林之中,但却不知道那种美已消失于何方了,我们经常羡慕别人的处境,原因就在这里。
7、基于这种认识,所以他说:“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恋恋不忘。”
8、然而,我们欢度幸福时刻却不珍惜它,只是当灾难逼近我们时才希望它们归来,无数欢快和愉悦的时光都消磨在无聊的事务之中。
9、《苏菲的世界》通过小说和书信的形式,向你介绍世界著名哲学家们的思想,激起你对深邃真理与人生意义的强烈好奇。
10、人在无端微笑时,不是百无聊赖,就是痛苦难当。----《革命时期的爱情》
11、作为受语言制约的一种动物的一个特征,人的欲望就是大他者的欲望。
12、这个问题其实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我们不可能读完一些东西后,就永远不会忘。
13、叔本华从表象出发探究世界的本质,他认为,世界不只是作为表象在我们(即认识主体)边经过,它还激起我们心中的某种“兴趣”,这一兴趣足以吸引我们的全部本质。哲学传统惯于将人的本质纳入思考和认识中,于是普遍认为对于世界的兴趣是来源于认识的,叔本华恰恰反其道而行之,认为这个兴趣并非出自认识,而是先于认识的,它就是意志。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篇,叔本华提出了第二个命题——“世界是我的意志”,这也是他整个哲学部分的核心。叔本华把世界分为现象界和本体界,那么从根据律可以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现象界,而本体界,他认为“作为表象的世界,不是世界唯一的一面,而仅是这世界外表的一面;它还有着完全不同的一面,那是它最内在的本质,它的内核,那是‘自在之物’,并按它最直接的一种客体化而称之为意志。”可见,意志和表象是世界的不同两面,共同构成世界,二者也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意志是世界的本质,表象只是反映意志的镜子,哪儿有意志,哪儿就有世界。
14、《老子》的版本,我向大家隆重推荐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不论是注释还是译文,都显得功底深厚。
15、一个人若是智力发达,就能够毫无杂念地对纯知识方面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对他来说才是必需品,有助于让他远离痛苦,并让身心灵感到祥和喜乐。
16、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17、.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叔本华经典语录关于人生智慧分享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关于人生智慧叔本华经典语录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18、甚至把这两人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他们,一个积极乐观地谈论悲观,另一个却在阴暗悲观的生命底色中鼓吹生命的昂扬,前者是叔本华,后者是尼采。
19、除去早年短暂的经商经历,叔本华一生都在和哲学打交道,都在寻求最高的自在之物。
20、人们需要外在的活动是因为他们没有内在的活动,一旦他们有了内在的活动,那外在的活动就成了一种麻烦,很多时候的确就是某种可恨的骚扰和负担。此时,我们的愿望就是得到闲暇和享有外在的宁静,正是由于人们需要外在活动,所以,那些无事可做的人就会坐立不安,并对旅行有着盲目的狂热。正是他们的无聊迫使他们穿梭往来于国与国之间。在家的时候,同样的无聊就把他们驱赶在一块。此情此景,让人发嘘。
21、机遇之神以无与伦比的技巧向我们表明,与它的恩惠和仁慈相比,任何才华能力都是罔效无用的
22、从主体的方面说,主体为了维系其与不可能之物的凝视之间的距离,总想用幻象来掩盖创伤,用眼睛来取代凝视,用替代性的对象来置换真正的对象-原因,视界的驱力就在这一系列的两者之间重复往返,以满足其求原乐的意志。然而,在这所有的替代以及由此而来的满足中,总是有某个东西从主体那里滑脱,每一次的替代和满足最终总是把主体引向与凝视的错失的相遇,主体最终只能发生一声绝望的哀叹:我所看到的根本不是我想要看的。
23、因此,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至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并因此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而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人生的智慧》
24、严格地说,不过像人们在意大利看见的短尾猿,一种希望最终得到它的冲力支撑着他们,使他们始终急急忙忙,紧追不舍。
25、于是,一个人心灵的宁静越是不为恐惧所侵扰,就越是可能为欲望和期待所骚动。这便是歌德那首诗——它适合于一切人——的真实含义:
26、盘点可以通过输入后及时输出来进行,复盘可以根据做的读书笔记进行温习。值得注意的是,没必要再去翻阅全文了,只需要读笔记,差不多就能掌握一本书的大概了。
27、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28、这种人就其整体存在而言,他们置身于一种恒久虚幻的情境之中;继续不断地生活于一种短暂的临时状态,直到最终走完其人生的旅途。
29、今天有不少书,冠以“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叔本华的处世哲学”,被很多人当做“鸡汤”来读,这不得不说,带有某种讽刺的意味。
30、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打算尝试去做,甚至没想过要学习一下,提升自己——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即便他生来就富有,那么他也只是一个懒汉、一个时间的小偷,只是一个可耻的游手好闲的人。像他这样是不会感觉幸福的,即使被豁免于贫穷,也会被推到了人类痛苦的另外一个极端,无聊,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如果贫穷让他不得不奔波,可能还会好过点。当这种人无聊的时候,他更容易挥霍浪费,并最终失去这种他认为对自己而言没有价值的优势。数不胜数的有钱人最后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他们有钱就挥霍,花钱只是为了获得瞬间的解脱,以逃离压迫他们的无聊感而已。
31、我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提醒诸位:思想不是万能的。一个人沉溺于繁深的思想,可能也意味着TA的心灵走进了死胡同。当然,我是说“可能”。
32、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33、每个人都是一面面向天堂,一面奔向地狱,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丢掉自己身上向下的部分而仅仅追求向上的部分。
34、我和陈清扬在蓝黏土上,闭上眼睛,好像两只海豚在海里游动。天黑下来,阳光逐渐红下去。天边起了一片云,惨白惨白,翻着无数死鱼肚皮,瞪起无数死鱼眼睛。山上有一股风,无声无息地吹下去。天地间充满了悲惨的气氛。陈清扬流了很多眼泪。她说是触景生情。----《黄金时代》
35、他的头脑只为有价值、有趣味的事物所吸引,他想要的外界刺激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自对人生,对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伟大成就的思索——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享受世上的杰作,只有他们才能透彻理解并深切感受到这些杰作的伟大之处;也只有对他来说,那些曾经伟大的人和事才真切地存在过;也只有他才感受到了他们的吸引,其余的人不过是偶尔的过客而已,或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