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读书的成语四字成语小学)。
2、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3、鸟语花香——( )( )( )( )
4、 一尘不染 一掷千金 一文不值 一身是胆
5、 一尘不染 一掷千金 一文不值 一身是胆
6、释义:意思是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7、出人( )地 另( )相看
8、 12)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9、19)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10、瓜熟蒂落( ) 卸磨杀驴( )
11、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12、摘句寻章:摘取搜寻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就如有神助。比喻要想写好,就要多读书。
14、铁石心( ) 三( )六( )
15、2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6、不刊之书: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17、方正之士:方正: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不阿的读书人。
18、正 危 磊 堂 堂 智 狂 澜 智 仰 若 险 夷
19、 无米之炊 顶天立地 十全十美 无可救药
20、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21、( )头( )尾 ( )雀无声
22、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3、 一尘不染 一掷千金 一文不值 一身是胆
24、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5、光明( )落 ( )( )正正
26、铁石心( ) 三( )六( )
27、一身( )气 临( )不惧
28、17)洗耳拱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同“洗耳恭听”。
29、 (示例):对自己,“~”,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中国共产d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专心致志(zhuānxīnzhìzhì)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30、一( )了然 扬( )吐气
31、五行俱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32、雪牖萤窗:雪牖:指晋朝孙康映雪读书的典故;萤窗:指晋朝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比喻贫穷苦读。
33、(出自):文山书海三十载辛勤耕耘责任田。读书的四字成语篇41)心无二想: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34、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35、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36、《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3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38、释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39、春色满( ) 春意( )然
40、( )花( )门-( )面( )刀=
41、12)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42、 无米之炊 顶天立地 十全十美 无可救药
43、10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44、(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45、大( )大勇 力挽( )( )
46、( )假( )威 ( )吞( )咽
47、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48、好学不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hào xué bù juàn,爱好学习,从不厌倦。倦:厌倦。好:爱好。
49、( )触即发+( )亲不认= ( )窍生烟
50、不羁之士:羁:拘束;士:读书人。不受拘束的读书人。
51、 走( )观花 ( )( )不宁
52、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53、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54、 3)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55、眼高手低( ) 转危为安( )
56、(出处)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