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98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3-11-09 11:15:04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98句精选】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之所以称为"心学",是因为心是一切行动的主导,而"心"的标准是良知,知道善恶的标准以后,我们要身体力行。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为了追求光明,虽千万人,吾往矣。要有这样的决心和气魄。我们要勇于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正义!

2、成人成圣更是王阳明毕其一生所思索探求的中心命题,进而形成圆融浑厚的心学思想体系。

3、谭嗣同、章太炎、宋教仁、陈天华、蒋介石等研究并“服膺”阳明心学。他们有的还亲自前往日本留学,学成归国后活跃于中国社会各界,成为辛亥革命前后和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

4、“知”何以是“行”之始?凡真理,必是让我们心向往之的;心向往之,即是“行之始”,即是“行”之动力,更有何疑焉?“行”何以是“知”之成?真理既然是我们所向往者,便必是我们要与之融为一体者,即,让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有了意义,有了精彩,而惟有“行”才使我们能与之融为一体。

5、王阳明曾以身说法过。在他晚年,某天有乡下父子二人诉讼,请王阳明宇判案。王阳明三两句话,父子二人抱头痛哭,和好离去了。王阳明的弟子大为惊讶,问王阳明是如何办到的。

6、第二个角度,从“致良知”来看,阳明心学中也很多地方对当今的教育界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比如他就曾讲:“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也是其“致良知”中重要的哲学思想。立志,就是需要树立志向,有了志向,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勤学则顾名思义,要好好学习,学而不勤的话,是没有结果的。改过,有了错误就要及时更正,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人。责善,作为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发现对方的缺点就要告诫朋友,这是对朋友的爱护。是啊,如果能做到这八字,那么真的就和圣人无异了。

7、感悟:对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讲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满脑子的歪理邪说,永远能拿来跟你胡搅蛮缠,要说服他们等同于改造他们的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么可能!(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9、年近六旬的我,由于找到了人生的定海神针和内在的力量,充满了智慧、激情和活力,过上了富足文明的生活,我很惬意。我想这一切都与坚持读书学习和学习王阳明心学有关。

10、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

11、大意: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12、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13、若把人与外物之间的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统统抽掉,还会剩下一个怎样的外物自身之理呢?若真有这样的理(当然,这其实还是人在假定有这样的理),人又如何可能知道呢?可见,朴素的、作为我们的常识信念的“唯物”倒是站不住脚的呢。

14、第二年(1509年),他又在贵阳形成“知行合一”学说。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标志着阳明心学体系在贵州初步形成。

15、第知行关系,其实有三层涵义:其知行只是一个工夫,二者是统一的,不能割裂,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不可分离。其知是行的出发点,是用以指导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已在行中;行是知的归宿,是知的实现,而真切笃实的行已自明察知在起作用。其知行工夫统一的目的,就是去除“不善的念”,使心恢复善性,所以,知行统一的本质是“致良知”,因为“知”实即是“吾心良知之天理”,其“行”实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知行合一”其实是“致良知”这一功夫的两个环节,是一致的行动。

16、王阳明当年所受的教育是儒家思想的教育,他的心学理论也是用儒学来表述的,当然了,也只有这样当时的人才能接受,才能更好的理解。

17、王阳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展现出来的禅学。还有“致良知”其实就是佛学中讲到的菩提(菩提:智慧、境界.)。

18、他主办的学塾培养了伊藤博文等一大批倒幕维新志士,据说其门下八十位弟子中,有近半数为明治维新作出过杰出贡献,其中就包括西乡隆盛。

19、在内圣方面,王阳明认为,致良知要格物,而格物不是为了即物穷理,而是为了正其本心,“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

20、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21、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所以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引导。“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是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在儿童教育中,王守仁非常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他认为资质不同,教学要因人而异。

22、既然那个使万物连为一体的仁,源自心,所以,阳明心学在南宋的又一个先行者陆九渊,便更进一步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此心之伟大,由此可以见到。中国哲学以这颗伟大的心,形成了道德的宇宙观。把宇宙溯源到人生的根本价值中去,这就不是西方的哲学和科学所可以思议的了。

23、当今时代,这点尤其值得人们重视。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义,是阴暗而糊涂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唯有本心呈现,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

24、感悟: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这就是大道至简。可说起来容易简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25、这个思路看上去很对,很符合通常我们能够接受的认识论逻辑。但问题也正是出在这个逻辑上。如果天理是在人心之外的,我们去认识它,就是用头脑所具之智力把天理作为对象来认识。在这里,认识者和被认识者是分开的,这是其一;这两者都与心无关,这是其二。

26、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27、王阳明做过的最高的官也就是兵部尚书,而且时间并不长。他人生的成就并不是做官,而是创造了心学。心学的核心主旨即是“一切都不在心外”。

28、对此被真切感受到的恩典,若不回报,会怎样呢?只一句话:心不安。正因为如此,孔子在《论语》中处处都是用“心安与否”来指点什么是“仁”。可见“仁”不是一个用理智来把握的概念,它不是概念,它是生命情感之本真的存在,这用阳明心学的话说,就是“心之体”。

29、这四句诗是阳明晚年时总结出来的,其大致的意识:心是没有正确和错误的,事物是有正确和错误的。事物的正确和错误我们需要知道,我们要做正确事物并且修正错误的事物。

30、在王阳明看来,和恶人打交道只要记住一条:试图改变他的恶性,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尽量不要揭发他的恶性。当然,王阳明也不主张“恶人自有恶人磨”的观望态度。他主张进取,用你高尚的道德和完美的智慧(舜的提前挖洞和架梯子)来不停地暗示他:不要以为我好欺负,我只是不跟你一般见识。

31、唐代的禅宗心学为宋代、明代的儒家心学作了极重要的准备,提供了很丰厚的思想资料,这样才会有王阳明学说作为心学的最高峰。阳明之后,心学渐衰,程朱理学长居主导意识形态之地位。再后来,西学东渐,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西学遂大行于天下,直至今天。

32、明代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专制主义高度强化,政治日趋腐败没落,于是中国思想界开始酝酿一场巨大的变革思潮。

33、第一阶段为16-17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了庵桂悟、中江藤树、熊沢蕃山。了庵桂悟(1424-1514)是日本著名高僧,他以80多岁的高龄亲自到浙江拜访王阳明,并将心学著作带往日本,可惜很快去世。其后的学者中江藤树、熊沢蕃山继续研究和传播阳明心学,形成了著名的中江学派。

34、泉州恒谦学堂,培养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少年君子。

35、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

36、(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37、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38、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39、成人成圣也是王阳明终生的追求,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强调:“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40、王阳明在贵州形成的阳明心学,不仅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一流原创性思想家的地位,而且还将贵州推向了“王学圣地”的宝座,他也因此被称为“黔学之祖”。

41、  在我国,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为探索救国之路的孙中山都曾潜心研究过王阳明的著作,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徐特立也大加赞赏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少年时就曾读过王阳明的《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并逐句逐字做了批注,后来对王阳明的思想更是有所批判与创新,结合中国的实际,领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王阳明的学说更是漂洋过海,从古老的中国走向世界。

42、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43、(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44、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致良知就是知行合诚如明儒刘宗周所言:“良知为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

45、作为日本海军大将的东乡平八郎,甚至将“一生俯首拜阳明”、“明明门下走狗”制成牌子,随时挂在身上。他率领日本海军在十年之内(1894—1904)打败大清帝国北洋海军和俄罗斯帝国远东舰队,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和世界强国。

46、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47、心学让人从琐碎的格物致知、特别是礼乐教化中解放出来,讲“顿悟”“自性具足”“人人可以成圣贤”,这是对人性的一次解放,对人主观能动性的一次激励。这对当代人仍然具有巨大意义。所以今天心学影响力仍然很大。

48、不要被外来的毁谤所击倒,因为这不值得,也说明你太脆弱了。王阳明心学是一门要人自信的学问,自信自己,就不会受到外来毁谤的侵蚀。而做到自信,必须时刻光明你的良知,让它拥有道德和智慧。

49、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

50、因此,若谈“心外之理”,就是把天理先推到理智那一边去了。推过去之后,再叫它回过来,即回到心这一边来,以便使天理得到践行(因为人的行动总是要由心来发动的)。但是,我们就是无法明白它如何回来。这是朱熹理学的毛病所在。

51、良知不是头脑中本有的先验知识(否则,便成了西方的康德哲学),而是“天理昭明灵觉处”,也就是说,它是我们的心本所具备的活生生的德性(《大学》中称之为“明德”)。脱离这个“心之德性”的天理,就是僵死的教条。

52、⊙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3、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原因诸葛亮和王阳明也说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54、强调“知行合一”,知道了就要去行动,不然不能算真知道。影响了后世人们做事的方法,要学会脚踏。实地。

55、感悟:王阳明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你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主要,而只是你的心不够定、志不够坚,这才是根本。

56、故明代江右王门郭子章赞:“海内谈圣学,半宗余姚;余姚之学,成于龙场”。

57、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58、民国贵州学者陈矩称:“终明之世,吾黔学祖,断以文成为开先,信不诬也!”

59、大意:人只要喜好善行如同喜爱美色,憎恶恶行如同讨厌恶臭,他就是圣人了。

60、“爱之理”并不就是“爱”。冯友兰先生说得好:“可以说爱是热的,爱之理并不热。不但爱之理不热,热之理也不热。”(见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妙哉斯言!说出了“心”与“头脑”的区分。

61、感悟:耽误人的其实不是诋毁,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一颗心狭隘戾气,不够宽容和涵养,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诋毁上,那么就既在加剧心中恶疾,又没有时间精力去改善这种状况。

62、诚韬教育400-133-9566www.52ixx.com

63、感悟:朋友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难处,本就心里懊恼痛苦,规劝其实没什么用处,指责更是雪上加霜,无疑是在伤害朋友、毁灭友情。只有开导和鼓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做法,才对朋友真的有用。所谓患难见真情,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基于人性和情义的交友之道。

64、阳明心学不愧是五百年来对东亚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

65、大意: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66、王守仁(1472-1529)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明代心学集大成者。

67、所以一切都是你心的问题,你以为你是被辜负,其实不过是你的私心私欲没被满足、顺从和将就罢了。所以,摆正心态是第一步。

68、“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

69、所以,“致良知”乃是生命实践之功夫,而不是单纯认知之活动。就此,王阳明说道,“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以上所说者,归根到底,又全都源自“心即理”这一心学之基本命题,故王阳明说,“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70、感悟:克制自己,是为自己泛滥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坝,势必要固若金汤、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坝的决堤。因为这时你整颗心都还是欲望主导的,只是潜伏了下来。所以克己修身,是来不得半点妥协的。

71、这番际遇,对他无异于巨大挫折和打击,让他看不到正义和公平。而且从小优渥的生活和顺利的仕途,突然断裂,他也一度迷茫而灰心丧气。但是他在龙场驿过的那种穷困潦倒和原始的生活,反而让他逐渐平静下来,没有万千繁华的迷人眼,反而能够认真的思考人生,心沉似水,终于悟道。

72、  王阳明(1472—1529),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在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筑室攻读,创办阳明书院,别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因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其中《传习录》和《大学问》是重要的哲学著作。他的心学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心是唯一的实在,主张发明本心,无须外求,以“尊德性”为入圣之要,攻朱熹为“支离”;朱熹认为理在心外,以“道问学”为修养阶梯,斥陆九渊为“简易”,两大学派纷争不已。

73、知行合就是要坚持常道和扩充仁义礼智之心。“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74、王阳明无可奈何地回答:“毁谤是从外来的,圣人也无法避免,我们虽然无法控制外来的诽谤进攻,但我们可以在无声无息中消灭它。这个方法就是:注重自身修养,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降低情绪波动的干扰、也就是要情绪稳定)。若自己的确清白方正,纵然世人都诽谤他,又不能说倒他,能将他怎么样?这就如同浮云遮日,如何能损坏太阳的光辉?若自己是个外貌恭敬庄重,而内心空虚无德的人,纵然无人说他坏话,他隐藏的恶终有一天会暴露无遗。因此,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来自外界,岂能躲避?只要能加强自身修养,外来的毁誉算得了什么?”

75、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现,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者也”。

76、阳明先生的良知说,真是石破天惊。对于那些长期被八股理学禁锢的学者,其震撼力远远超过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每个人都具有了与圣人一样的主体精神,依据良知进行价值判断的权力。

77、第王阳明把知行合一统一起来,并于”致良知“联系起来论述,这彻底否定了朱熹等理学家“知先行后”的观点,同时,把知行合一看成是心灵活动,而不是心外之理,这对于提升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解除理学对人性压抑的积极理论意义。

78、王阳明学说提倡“心即理”“致良知”,重视本心,顺从人的本心,讲人性。当时身心受到禁锢的日本人民,他们渴望思想解放,人身自由,阳明先生学说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所以王阳明的心学在日本广为流传。

79、在当时全国禁毁阳明心学的背景下,黔中王门弟子率先掀起了以四大书院为中心的心学讲学运动,表明阳明心学在贵州已经完全深入人心。

80、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静,所以王阳明才说那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81、他除了重视开设传统的“读书”课程来发展儿童的智能外,还倡议开设“歌诗”、“习礼”和“考德”等内容。

8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83、大意: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84、知与行不能分作两事,不能以为在行之前,先须知。知与行一旦脱离,当中隔着的却正是私意!阳明就此感慨地说:“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知与行,一旦被私意隔断,知就不是良知,而是矫知;行就不是正行,而是妄行。致良知就是在生命实践中倾听良知的声音,而且要一以贯之,自始至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85、感悟:王阳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

86、仔细想想,一个人之所以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顶天立地,驰骋于天地之间,最主要的就是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在支撑。练就和培养一颗强大的内心就可以无往而不胜,战胜外在的一切。

87、综观世界,在儒家文化区(东方之社会多数属于此文化区)内,于礼仪、规则、法度之外,百姓欲立信仰,原无“上帝”可依,亦无“天国”在望(按:此非缺点,只是吾人与他族之相异耳),故而仍须在儒家道统中开出新的境界,以树立东方社会中人之自信、自律、勇敢、宁静之精神,以臻高尚之民气。

88、心学最早可溯及孟子,南宋陆九渊开创心学。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

89、  明朝正德六年,宁王朱宸濠叛乱,王阳明奉命平乱.从开战到抓住宁王,整整二十二天,王阳明就运用聪明才智将这场蓄谋八年之久,震动朝野上下的大叛乱彻底平定。这充分显示了王阳明的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王阳明为明王朝屡立奇功,“事功”卓越,地位显赫,官职也升任南京兵部尚书,被皇帝封为新建伯,在朝廷上下极有声望。

90、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91、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

92、明明德与亲民是体与用的关系,只有明明德,才能亲民和治平天下,“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之一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

93、成人成圣是王阳明从小立下的志向。12岁时当听到老师说天下第一等事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王阳明即予以否定,认为“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

94、清初黄宗羲说:“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后,一反而求诸心……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之深切著明者也。”

95、了解了王明明心学的精髓和哲学内涵之后,我便事事向内求,改变自己的内在心态,从而也就改变了我的外在生活。

96、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97、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上一篇:自信议论文800字高中【84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56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吗【58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免费阅读【34句精选】
  • 王阳明简介ppt【70句精选】
  • 王阳明简介演员【10句精选】
  • 王阳明简介百度百科【55句精选】
  • 五百年来王阳明简介【27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全书pdf【49句精选】
  • 王阳明关于知行合一的名言【26句精选】
  • 2023中考化学的微博爱情说说(爱那个爱你的人。如果只是你爱)
  • 有关爱情的哲学的短句【66句精选】
  • 哲学不是一般人学的【38句精选】
  • 关于科学的一些名言名句【116句精选】
  • 写一句关于科学的名言名句【76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是什么【33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王守仁【21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男人调侃女人的歇后语【12句精选】
  • 又痞又坏幽默的句子【25句精选】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捡菌发朋友圈说说【100句文案】
  • 涨水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成语大全50000个解释【57句精选】
  • 最新个性说说

  •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98句精选】
  • 自信议论文800字高中【84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56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吗【58句精选】
  • 关于科技的素材事例【23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免费阅读【34句精选】
  • 王夫之是谁【64句精选】
  • 牡丹亭原文在线阅读【49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