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形态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掌管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2、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3、司马迁著。见《史记》。这是先秦道家、法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不害和韩非的一篇合传。关于老子,文章说他担任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至于孔子见老子,老子过函谷关等记载,不足为信。传末指出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并指出后世的儒、道两派互相排斥,有意将儒、道并列,表明司马迁对汉初将儒家“定于一尊”的现象有所不满。接着写庄子,说庄子攻击儒、墨之学,其思想的要旨来源于老子。庄子辞章的特点是汪洋恣肆。传末记载庄子拒聘楚相一事。接着依次写申不害和韩非。说申不害的学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他推行法治,任韩相时,使韩国富强起来。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他上书韩王,未被见用,于是痛心于韩国不修明法制,儒生搬用《诗》、《书》,扰乱国家,写下《孤愤》、《五蠹》、《说难》等篇。传末写韩非入秦,被李斯所害。司马迁把道、法两家合为一传,是因为法家法治理论的基础,来源于道家“无为而治”等思想,申、韩二传中“本于黄、老”一语已明确点出了两家的关系。文章选材严密,所记四人的事迹不多(申不害仅寥寥数语),重在叙述两派学说的实质及渊源关系,结构布局经作者匠心经营,并包含着深刻的用意。
4、对于个人来说:前期年少以儒修学养性,厚积薄发;中期年青以法为大风,渐行叱诧之事,终积大功大德;后期不追俗愿,持盈保泰,信守道家。
5、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临川人。主要作品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叫“临川四梦”。是浪漫主义杰作。
6、看到根本利益不去追求,知道祸乱的苗头不加戒备,带兵打仗的事懂得很少,而致力于用仁义粉饰自己的,可能灭亡。
7、他强调,“法律”应该严格执行,任何人都不应该是例外。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厉的惩罚和惩罚,人民才能服从,社会才能稳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8、在战国时期,中国和世界一样,进入了思想的爆发期,进入了德国哲学家所说的“人类文化的轴心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思想家,与古希腊的哲人、伊斯兰和古印度的哲人一起,共同闪耀了世界思想史的天空。
9、接下来我们看看韩非子的大成“两面三刀”所谓“两面”,就是奖与惩,赏与罚,也叫德与刑,韩非称为“二柄”。这当然管用。(韩非子简介及作品介绍)。
10、一篇文章把术讲尽,赶考先生做不到 老天爷也做不到
11、韩非据史料可考,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
12、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生活也是物竞天择的,不要拿着你的善良去乞讨,从古至今都没有市场,《蓝色星球》第一季第二季里有很多残酷甚至残忍的镜头深深让赶考先生触动,
13、10杜鹏程,主要作品为《保卫延安》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人物有彭德杯、周大勇。
14、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集权的实践理论。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该集中在一个君主(“圣人”)的手中,他必须有权力管理国家。
15、下篇分为两章,主要考察韩非子政治思想的价值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关联,这也是全书的重点。第四章着重分析了韩非子与先秦诸子在政治思想价值层面的共识,主要体现在“天人”同构与“有道”社会的思维模式、“国无君不可以为治”的秩序情结和“立天子以为天下”的价值追求三个方面,同时也揭示了韩非子政治思想的政治正义性。第五章对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现实取向和现实对策进行了探讨,从“应时史观”、“通权思想”和“参验思想”三个方面的考察得出韩非子的政治思维是服务于其现实主义政治思想的,认为其现实主义是有利于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实现的现实主义,而非置政治理想和政治价值于不顾的“非道德主义”的现实主义。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现实对策方面:其一是如何调适政治秩序与政治正义之间内在矛盾的问题,韩非子更倾向于在维护既有“政治秩序”的前提下稳步实现“政治正义”;其二是在“当今争于气力”的时代如何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韩非子强调富国强兵,重农抑商,惩治重臣,移风易俗。
16、高中阶段我们学过其妻杨绛女士的散文《老王》。
17、君主狂妄自大而不思悔改,国家混乱还自我夸耀,不估计本国实力而轻视邻近敌国的,可能灭亡。
18、秦始皇用大喇叭喊过“我能结识这哥们,死了都值了”,李斯敢吗?
19、韩非子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20、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21、再者,体例独创,方法论意识明确。教科书式的论著体例,长于说事,短于论理。该书则采取了问题意识的体例,即围绕韩非政治思想这个主题,将涉及的主要问题予以运思,大问题以章,其中的小问题以节,逐个突破,看似形散,实则神聚。如韩非“专制论”是学界影响较大的观点,该书则用一章的篇幅以详细考察其来龙去脉及得失。方法论观念的淡薄,在一段时间以来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中表现尤其明显。近些年来,有学者提出了“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的思想史理念,这就在“由子书到子书”、“由思想到思想”或者“由社会到思想”的研究套路之外,大大拓展了思想史研究的范围和资料范围。我们不能排除思想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但也不能夸大这种影响。我们应该拓宽思想史的研究视野,从历史中发现并考察思想的轨迹。该书研究的是韩非的政治思想,其中也有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探讨。在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并没有罗列法、术、势、仁政、无为等概念及其阐述,而是从历史出发,侧重探讨该时期所形成的普遍的政治思想共识,把该时期的政治思想从众多的具体主张中抽绎出来。这也意味着作者不仅看重思想家的言论,也注重其历史活动及影响的考察。这样的研究思路,就会促成一种从历史中发现思想的研究方法。这也是不同于“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的一种新研究方法的尝试运用。
22、韩非大才,国人尽知,这里有个疑问?是韩非著书之后,国人尽知还是著书之前?
23、《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可以反映出韩非文章的一般特点。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24、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5、“夫势者,非能必使贤者用之,而不肖者不用之也。贤者用之则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则天下乱”“势者,养虎狼之心而成暴乱之事者也,此天下之大患也”––––––中国兵家强调“势”,法家也强调“势”,韩非子的学说是法、术、势三位一体。
26、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27、后来,美国总统到苏联访问时,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在从机场到莫斯科市内的道路上夹道欢迎。美国总统问勃列日涅夫:“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这么多人来欢迎我的?”勃列日涅夫回答:“凡是不来欢迎你的莫斯科人,每人罚款5卢布。”
28、不遵行君主的孝道,而仰慕一般人的孝道,不顾国家利益,而听从母后命令,女人当国,宦官掌权的,可能灭亡。
29、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势很关键,势是什么,顺势而为。势就是头衔,省长,还是县长。部长还是总监,诚然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个势是争取的,也是上一级平衡安排的,你只能争取势力做大做强法也很关键,
3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31、杜甫,字子美,自称杜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他的诗作是现实主义诗歌在《诗经》之后的又一座艺术高峰。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诗史”。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32、“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把大臣往火上烤,言与不言,都有死的危险。所以,我们说,传统政治是以生命冒险的政治,而现代政治则是大家共同遵守同一“游戏规则”的政治。
33、“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七术是;第从各个方面考察臣子的言行,第有罪必罚,以显示君王的威严,第对有功者赏赐讲信用,尊贤使能,第逐一听取臣子的主张,然后责求他们的功效,第用不确切的诏书诡诈地指使臣下,看他们是否忠诚,第明知故问,以考察臣下是否说真话,第故意颠倒着说、反过来做,以刺探臣下的实情。这七种方术,是君主经常用到的)––––––韩非子有“御臣七术”、“五术”等,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参见《韩非子》),他可谓为统治者呕心沥血,竭尽了心智,可惜,统治者只用其术,不用其人,甚至杀害其人。
34、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
35、民众只相信相国,下面不服从君主,君主又宠信相国而不能废弃他的,可能灭亡。
36、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涌上心头,为了自己的位置能够稳固,也是嫉妒韩非的学识,于是他就使用了下三滥手段,开始对其进行诬陷。
37、对人的趋利本性,韩非子毫不掩饰地作了描述。他说,人生在世,除了利欲之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栉风沐雨,费心劳形,不都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试想,在青天白日之下,万丈红尘之中,有多少人因为贪心不足而迷途不返,多少人因为侥幸取利而血染黄沙?大家都知道唇亡齿寒的典故吧?当年晋献公要借道虞国去征讨虢国,用价值连城的宝璧和骏马收买虞国的国君。虞君欣然同意,他的大臣宫之奇极力劝谏:虞和虢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虢早晨灭亡了,那虞晚上就会陷入同样的命运;就像没有了嘴唇,牙齿就受寒一样。虞君贪利忘危,拒不采纳宫之奇的谏言。晋军灭掉虢国后,回师虞国,赖在那里不走。三年以后,找了个借口,轻而易举就把虞国灭了。宝璧和骏马重新回到晋献公手中。献公高兴地说:璧还是原来的璧,马却见老了。虞君利令智昏,引狼入室,留下千古笑柄。在历史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