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点1:精神病患者往往拥有反常的性行为(精神病患者=反常性行为)
2、前生殖器性组织(生殖器尚未占据主导作用的时候):
3、夫妻恩爱的显然不大可能。只能是那些感情不够好的情侣或夫妻。其中,男人出轨的家庭中的妻子,或是被恋人劈腿的女性一方必然是高危对象。
4、 事实上,本书不仅在选题上,而且在材料的安排上,均以精神分析的观察为基础。由于各种因素的重要性不同,因此,顺序的安排也有所区别:较之于素质(disposition)因素,偶发因素较为偏重;较之于种族(phylogenesis)特征,个体特征(ontogenesis)较为看重。在分析中,偶发因素起了最重要作用,分析时几乎完全受了偶发因素的影响;素质因素则处于次要位置,因为它只有通过经验才可显现,对它的充分考虑远非精神分析的范围所及。
5、由于核爆产生粉尘带有致命的辐射,所以在核辐射的影响下,岛上的居民开始出现脱发,牙齿掉落等症状。
6、2)肛门性组织,施虐性的。男女差异以及主动-被动的差异成型,同时肌肉控制欲生成活动。(弗洛伊德性学三论解释)。
7、周易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了,在很早之前就知道,却从来没有刻意想去读,可能也是没有勇气去读。在2019年尝试学习,一读就欲罢不能,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东西顿时茅舍顿开,也理解了中国文化中的九五之尊、亢龙有悔、革故鼎新等,原来竟都是来源于周易,希望大家都能够读一读。
8、在当下出轨率走高的背景下,如果做丈夫的出轨了而妻子没出,往往更容易离婚。有很多出轨的家庭之所以能够维持下来,很多是女方也出轨了,所以婚姻得以维持,只是多数情况下男方不知道而已。
9、大多数天才都因为兴趣在自己的领域呼风唤雨,至于兴趣从哪儿来,他没说。小的时候觉着智商超群是种天赋,成年了认识到能刻苦努力也是种天赋,瞎想想的时候,觉着对什么玩意儿有兴趣也是一种天赋。有人问梁启超,做学问拿什么做根底?启超说:拿趣味做根底。可有些人,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各种东西都有那么点儿兴趣,了解一下又都没了兴趣,他们该怎么办?他们就该枯燥的过完一生?有人讲——其实就是我自问自答——兴趣要培养嘛!对不起,对于这种说法,我保持一定怀疑,十几年了,我学了十几年了,一点都没有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反而越学越不耐烦。我常常希望自己爱钱,打心底里嗜钱如命,因为学习往往直观的和钱联系起来,那样我会很有动力。现在虽然很爱钱,但让我把钱作为唯一的慰藉,还提不起那个劲儿来。但过几年就不一样了,我是学金融的,干一行爱一行,过几年会把人民币和美元视为己出。
10、前期快感的危险:性行为准备过程中前期快感太强,或是紧张感不够强烈,导致性冲动发生偏离,准备工作代替了正常的性目标。这样前期快感就无法为后期快感服务,从而成为性变态的一种成因。对这种危险的防止办法就是在童年期树立生殖器区的主导地位。
11、《性学三论》于1905年出版,它通常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继《梦的解析》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同时也是其以性为主题的作品之中最杰出的。在这本著作中,弗洛伊德公开挑战与性有关的通行观点和偏见:一方面,弗洛伊德拓宽了传统上人们对性给出的狭隘定义;另—方面,他也揭示出性始于童年早期,这比人们之前所想象的要早很多。与此同时,他也证明性并非始于青春期,而是始于童年早期,它在经过不同阶段的发展之后,最终达到性成熟。此外,弗洛伊德还在性变态和所谓的性常态之间构筑起了桥梁。
12、我认为同性恋与异性恋最终的分歧应是根源于人类的生殖欲望上,生殖繁衍是一种生物责任,不婚不孕或易性癖(在LGBT亚文化中也类似于跨性别者Transgender)是个人权利,但无法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趋势。作为一个直男的观点是:我们在肯定适当限度内的性变异时也不能把它标榜为一种过度的自我解放,我会认可,但不会用公开支持的方式来展现自己价值观的多元和宽容。而且在一些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易性癖往往确实是童年生活受到压抑、迫害的产物,比如: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园子温的《神秘马戏团》。
13、每天晚上我很纠结,不睡吧,困了;睡吧,今天这日子过的真没意思,我不甘心。王朔强迫自己每天不要睡,很晚睡,人为主观的延长一天的时间。他很欣慰,他觉着自己是个有志气的人。虽然我也和他一样有志气,却不得不痛苦的承认:如果这一天都没什么意思,那不睡也不会有什么意思。
14、经历了口腔性组织、前生殖器性组织(肛门性爱和施虐倾向),直到前生殖器期,生殖器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
15、性冲动是天生的,可能转化成实际的性行为(性反常行为),也有可能因为人们不能很好压制/转移性冲动而以疾病的形式释放;区别于以上两者,如果能对性冲动和性阻碍两种力量实现约束和利用,就能享受正常的性生活。
16、但这位奥地利医生,出身于1856~1936年,这是正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辉煌岁月,也是科学大发现年代,与法国医生巴斯德开创的免疫学同时代。
17、“任何一处其他皮肤或黏膜都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快感区。由此说来,刺激的强烈程度更取决于所生成的快感的强度,而非其所作用的身体部位。”
18、“对儿时来自母亲和其他女性的关爱的回忆,也会促使男性在日后接近女性;而父亲带给他们的性恐吓和竞争感,则会将他们的注意力从同性身上引开。这种作用也适用于女孩,她们的性行为受到母亲的严格管束,这使得她们对同性怀有敌意,也促使她们的对象选择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19、冲动是持续的内在生理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本能的),刺激是外界的单一因素引起的。
20、伊莎贝尔·于佩尔在《钢琴教师》中入木三分的演出,是女性性心理变态的绝佳范例
21、第五个阶段---生殖阶段,弗洛伊德把口唇、肛门、性器三个阶段称为前性阶段,在此阶段的性活动是由自发性欲所引起的,孩子们追求的是身体的愉快。潜伏期之后称为青春期,产生第二次性欲的冲动,这一阶段个体的性器官开始发育成熟,力比多压抑逐渐解除,生殖器成为主导的性敏感区,其他性敏感区成为辅助的性敏感区。
22、山本宽斋为DavidBowie设计的“东京波普”造型
23、“显然,孩子们总是最倾向于将最亲近的人选作性对象,因为早在他们的原欲刚刚起步之时,他们就爱着这些人。但随着性成熟期的延后,孩子们仍有足够的时间在正常的性阻碍之外再设立一道乱伦的防线,将自己所爱的血亲排除在对象选择的范围之外。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要求我们重视这一禁令,以防家族利益侵蚀了更高级社会单位形成的条件。因此,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要求每个人,与自孩提时代起就保持着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保持一定的距离。”
24、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25、首先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医学性学等等多方面的大师级别的一代宗师,在当时就是一种科学权威性代表人物。特别是在精神性疾病分析方面属于开创性宗师。
26、“精神病是性变态的一种负面形式。有鉴于性变态倾向的广泛性,我们有理由相信,性变态是人类性冲动的本质属性,随着生理结构的变化和发育过程中心理防线的到位,它逐渐演变成了正常的性行为。”
27、性心理发展理论口欲期(oralstage)约在出生-5岁肛欲期(analstage)约在5~3岁性蕾期(phallicstage)亦称为前生殖器期,约3~5岁-1923年增加潜伏期(latencystage)约6~12岁生殖期(genitalstage)亦称为两性期,青春期到成年期,亦是性成熟 期——青春期的性成熟
28、重要概念:原欲-力比多、性对象、性目标、性倒错、双性理论、解剖学意义的超越、过渡性性目标、升华、性冲动、刺激、部分性冲动、快感区、性变态、性阻碍
29、嘴唇性和食欲的同一性决定了,如果这类冲动在内心受到过于强烈的排挤,患者往往出现厌食、呕吐等症状。
30、“凡是患有精神病或是性变态的人,都对早期的性行为印象深刻,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要重复这种感觉,从而任由自己的性冲动天马行空般四处驰骋。而在健康人身上,就不会有类似的现象。”
31、幼儿时期的印象并不是被彻底抹去了,而只是我们对其有所遗忘,其本质是意识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排挤。这和歇斯底里症患者的遗忘症很类似。后者的成因是患者的意识中存在一系列不能为其所用的记忆痕迹,它们具有这样一种吸引力,以至于能够在联想的过程中,将存在于意识的当前记忆也拉入意识的盲区。
32、这本弗洛伊德著作中罕有的直白、易读的作品,于1905年首次出版,一经问世就受到保守“禁欲主义”之抨击,被斥为“大逆不道”。但作为一部真诚、造福于人的科学著作,其伟大并不会因此黯淡!在这之后的二十余年中,《性学三论》再版四次,直接启蒙了整个现代西方社会对“性”的看法和认知,至今仍为全世界人提供参考和帮助。
33、在《性学三论》中,弗洛伊德将幼儿性欲置于中心地位,认为神经症患者压抑的冲动从本质上而言是性压抑,而且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性也基于幼儿性欲之上。然而,他却常遭人误解并被指责为“泛性主义”:这种理论趋于简单化,它以性来解释人类所有的行为,其认识主要从狭义的性出发。尽管弗洛伊德强调性在人类本质中的重要性,但他对泛性主义的指控总是给予回击。在一封写给日内瓦克拉帕雷德(E.Claparferfe)教授的信中,弗洛伊德就驳斥了人们针对他有关性和梦的理论而强加的泛性主义指责:“我从未声称梦的全部意义在于性愿望的实现,相反我还经常反驳这样的说法。不过,这依然无济于事,人们总是不断重复这样的话。”(弗洛伊德致克拉帕雷德的信,1920年12月25日)
34、《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开性学先河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首度将精神分析法运用于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寻常男女性冲动的萌芽和成长,发现并探讨每个人性困惑中的关键心理因素。
35、力比多与本能在后期著作中,Freud把性本能作为一种更广泛的动力学概念,力比多的概念也泛指一切保罗所有爱的力量或生命本能的力量,因此,力比多被理解为一种潜在的生命自身的创造力。
36、“首先,我承认了原发性快感区受虐狂(primärer-erogener-Masochismus)的存在,受虐狂的另外两种形式——女性受虐狂和道德受虐狂都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此外,还存在着一种继发性受虐狂,这是施虐狂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泄,转而作用于自身的结果。”
37、婴儿时期的性对象是看护人。有些人可能不认同孩子对看护人的眷恋和重视是性爱行为的表现,但是在谨慎分析之后,两者之间呈现一致性,事实上,在看护人眼中,孩子也成为性对象的替代物。一些父母如果对孩子过分疼爱,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缺爱,或者不能从较弱的恋爱中获得满足。
38、“相反的性冲动以类似的方式成对出现,这被布罗尔乐(Bleuler)称为矛盾心理,实在是恰到好处。”
39、口欲的/同类相食的性组织肛欲的/施虐性的性组织
40、收到预约编码,视为预约成功。一个预约编码一人进馆,截图无效,特此敬告。
41、弗洛伊德必定是十九世纪中叶出身的人物,总有时代的局限性,对事物应该辩证看问题,总有当时还不认知的东西,而科学是向进发展,人类对文明的探索与发现是不会停止的,现代医学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认为过去的认识也许是错误的,今天需要改革了,这完全符合科学精神。科学无权威,只有不断进步完善下去。
42、总结:青春期男女发展的新动向;前期快感和后期快感;生殖器区性兴奋整合的重要意义;原欲理论对性兴奋问题的解释;在寻找性对象的过程中不断成熟的个体;阻碍性冲动正常发展的可能因素。
43、他科学的诠释了“同性恋”这个概念,同性恋在心理学学名叫“性倒错者”,弗洛伊德却是从医学上的视角来解释同性恋的产生,他以解剖学的角度,告诉读者一定程度的雌雄同体本身就是正常的,在每一个正常的男人或是女人身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异性的器官的残迹,要么成为多余的残存器官,要么会发生转变,承担了其他的功能,在心理和身体上性取向也会发生的改变。这是我看的最认真的一部分,也是本书最具吸引力的内容之弗洛伊德给我打开了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44、青春期性欲的变化:生殖器区起主导作用,人们积极寻找性对象。
45、在第一篇中,弗洛伊德不仅对通行偏见提出质疑,而且还反驳了当时医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诸如同性恋等性倒错都是神经退化的结果或者先天缺陷所致。弗洛伊德则宣称性倒错的真正根源在于童年时期,即在于个体性心理发展阶段之中。从审视当时性学家们——包括克拉夫特-埃宾和哈伍洛克•埃利斯在内——归纳的性异常开始,他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性异常现象,并将它们与人们接受的性准则——即所谓的性常态——进行比较。
46、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识的流露;当你瞧不起一个人的时候这种轻视一定能够感觉得到那他/她就会做出某些事情来自卫。——《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47、“教育者以打屁股的方法对孩童施行惩戒,会对其臀部皮肤造成疼痛刺激,这恰恰可能就是暴力冲动的被动形式(受虐狂)的快感来源。”
48、部分性冲动:本能本身是非性的,具有冲动性,“部分性冲动”特指具有性特征的兴奋、刺激,
49、快感区:在特定的刺激下,能够使人获得一定快感的皮肤或者黏膜。这里,特定的刺激就是部分性冲动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