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王阳明心学不是一本书,而是对王阳明思想学说的概括,所以不能用书名号。
2、也许有人要说,我要做圣人这么牛逼的职业,光是不睡懒觉不看苍老师就行了?心学也太没内涵了吧。不妨去看看阳明信徒曾国藩老师,曾老师多看一眼美女,随便违心夸了别人几句,都要在日记里反省半天。
3、心学是儒家的一个学派,其继承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承续了理学的格物致知理念,借鉴了道家的对道的认知及无为思想,融合了佛教空的思想而开创的一派学说。其心学鼻祖是陆九渊,代表人物是陆九渊、陈献章、集大成者为王阳明。
4、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5、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王阳明心学视频)。
6、还有一些人是不知道,但做到了,这样的人看似傻,但其实是老子所说的大智若愚。你想呀,在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竟然做到了那些虽懂得很多但却做不到的人都做不到的事,这还不是大智大勇么。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未必就比一个读了很多书有很多学问的研究生对社会的贡献更少。研究生虽然知识多,脑袋聪明,但如果三观不良,心术不正的话,不仅不会给社会带来益处,反而会危害社会。那这样的人知道的即便很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7、中国通史|第55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音频、视频、文字)
8、主张知行合一。“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知道道理,就应该做到,实行这个道理,而不是空讲。他的这种思想,对当时的教育影响很大。因为当时的士子阶层,大多都是道德极高,但是实践能力极低之辈。“知行合一”的提出,对当时整个社会风气有一定的冲击。
9、中国通史|第8集:商代文明(音频、视频、文字)
10、相反,如果我们找到自己的“内裤”,找到自己内心明知道不对却还在做的事,去一点点改,去一点点“致良知”,那我们就离圣人近了一步。
11、中国通史|第66集:金朝兴亡(音频、视频、文字)
12、王阳明之所以成为估计第一完人,除了天资和勤奋之外,最重要的是他的心学智慧,运用在带兵打仗、书法、为官从政一切工作和生活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13、中国通史|第47集:世界都会长安(音频、视频、文字)
14、中国通史|第5集:邦国时代(音频、视频、文字)
15、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并发落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心境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聚落千万家的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萦、冷漠的龙场,举目无亲,衣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跌入万丈深渊。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忽忽,悲愤忧思无法排解,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闷,乃杂以诙笑。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民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从而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成为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
16、中国通史|第57集:靖康之难(音频、视频、文字)
17、中国通史|第42集:贞观之治(音频、视频、文字)
18、这个“理”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孟子所谓的“四心”,即恻隐之心、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孔子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四心就是积善之心,顺着它去了别,去造作,就会把我们导向“余庆”,这个就是“理”。
19、 从正德十二年二月到次年三月,王阳明先后指挥了漳南之役,横水通钢和沥头之役三次战役,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平定了江西、福建等地的盗贼,他认识到欲治世,先治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那些盗寇与那些被残害的山民们,曾经是亲密的父老乡亲,或儿时的玩伴,为什么会从一夜之间从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变成穷凶极恶的盗贼。保甲法是原来这个明朝最早他对于基层的管理是里甲,里甲更重于赋税,保甲更重于治安,他用了这样的一种形式,把整个的基层社会管理起来了,然后又用这个乡约的形式,把人们的思想改变过来,就是灭心中贼更胜于灭山中贼,他这套思想,他能够贯彻到他的所有的施政的这个工作和活动中间去。
20、中国通史|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音频、视频、文字)
21、 二十八岁的王阳明考取进士出入官场,王阳明被派到工部实习,当时,西北常有战事,又值星变,朝廷下诏求言。长期有着边塞情结的王阳明一直都在关注边境形势,于是王阳明上《陈言边务疏》,十多年的准备,令这次上疏极为切中事理,但是,王阳明遗憾的发现,自己的奏章如泥牛入海,渺无回音,此时的朝廷官员只知因循守旧,得过且过,整个官场犹如一潭死水。程朱理学,不但无法为大明王朝注入活力,反而使他更加僵化,虽然已届而立之年,王阳明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往日的价值观念正在坍缩,自己的思想与学问亦无从施展,他感到异常的苦闷与彷徨。
22、中国通史|第7集:殷商兴亡(音频、视频、文字)
23、但在王阳明的概念里,不是这样。知行合一的意思,是说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这两个字说的是一件事,不存在脱离知的行,当然也就不存在脱离行的知。
24、 他是一位思想家、一位教育家、一位政治家、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的功业事迹,完美实现了中国古代读书人最崇高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代学者赞誉他是立言、立德、立功的圣人,他上马为将,下马为师,在朝美政,在野美俗,用内圣开出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是最活跃的儒学思想家之他开宗立派,掀起了明代儒学的一波高潮,对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就是王阳明,他所开创的王阳明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25、纪录片|《成吉思汗-苍狼之决战野狐岭》5集视频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