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道德经精髓就在三句话【106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4-01-10 11:30:20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道德经精髓就在三句话【106句精选】

道德经精髓就在三句话

1、但是老子根本不喜欢写什么书,这个根本没什么用。但是出于无奈,要是老子不写什么书的话,这个人就不会让老子走。为了能够让自己能够出去走一走,老子最终还是写下了道德经,总共5000字。写完之后骑着一头牛就走了,然后再也没有回来,就这样老子消失了。

2、其次,要自为。老子说:“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事情办好了,这是我自己办成的。不要找任何的理由,不要有任何的抱怨,生命的愉悦和事业的成功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

3、这句话非常精练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4、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是一个词;在老子这里,“道”和“德”是两个不同含义的哲学概念,上面我们说的就是“道”,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德”。

5、天下的圣人、宗教家都是一致的,他们告诉人类的真理只有一个,积德行善才会获吉,才会有福。

6、《道德经》的第十三章中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知道,大道是外部的客观规律;悟道,就是让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外部的客观规律完全一致。可是我们的主观却不是这样运作的,我们主观最典型的运作方式是:把有限的知识当成真理,把个人的认识当成普遍真理,把有限的经验变成永恒的真理。这当然就会出错,比如,我们平时想事,肯定是在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平时说话,肯定是在说“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的“主观”在说话。

9、嘉靖皇帝的意思说:像严嵩这样的奸臣就好比污浊的黄河,像海瑞这样的忠臣就好比清澈的长江。不能因“黄河”浑浊而偏废不用,不能因为“长江”水清而偏用专宠,而是要奸臣和忠臣一起驾驭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平衡朝局,互相制约,各司其职,发挥最大效用。

10、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及个人简介或摄影者姓名。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录入《函谷研道》杂志一并发表。

11、老子在《道德经》中给大家深刻阐述的“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等自然真理,这些都是对弱者来说特别有用的。比如说,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柔弱的,但是坚硬的牙齿都落完了,而舌头依然很好的存在着。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

12、说到这里,你也许就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以悟道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看看我们的现实,我们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纠结?为什么会郁闷?为什么会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懂得规律,如果懂得了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我们心灵上的这些困扰就会烟消云散,这才是真正幸福圆满的人生啊!

13、这句话非常精练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4、孔子说:“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是宣扬仁义道德。”

15、这句话说出了人生中的喜怒无常,也说出了人生因为一些事情而悲欢不定。

16、过于急功近利的人,往往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只注重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不会有远大的格局,也没有耐心去等待更好的结果,所以,他们注定输给了自己的贪念。

17、《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写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19、老子所说的“俭”,不仅包括勤俭持家,还包括我们做事、说话上面的“俭用”,甚至还可以是对生态环境的“节俭”。正如老子《道德经》第五章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人要少说话,避免使自己陷入困境。

20、说了这么多,悟道到底是什么呢?道在客观事物中,悟道就是将客观事物的道或者规律,装进自己的心中,让自己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规律合为一体。有朋友会问,怎么合为一体呀?老子告诉我们,先要知道信道,然后清空自己内心的主观偏见,达到虚极静笃的状态,也就是要尊敬、平静、干净和宁静,让自己的主观不再出来捣乱,这样就有希望领悟客观规律了。人一旦知道了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做,自己的生命、生活和事业,就会步入正轨,就会走向幸福和成功。

21、天下的圣人、宗教家都是一致的,他们告诉人类的真理只有一个,积德行善才会获吉,才会有福。

22、                     灵魂导师一能

23、做人,要懂得求缺惜福,“花未全开月月未圆”是最佳境界,也是最智慧的处世之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有福不可享受殆尽,有势力不可依仗殆尽,凡事多留有余地,才能避免招致老天的妒忌,最后保全更多福气。

2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喧嚣的尘世间,能否保留一方心灵的净土呢?《道德经》绝对开卷有益,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已是受益终生。

25、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弱者代表着柔软,因此可塑性很强,进步空间也很大,要对自己未来有信心。

26、好与坏,善与恶,只是人类社会仁义道德的产物,但是在天地之间并不存在。所以说,我们做事情不要寄希望于天地,而是要自求多福,然后多去顺从天地之道,顺应自然,而不可逆天而为,即老子所说的“动善时”!

27、孔子思索一会,说道:“因为周公推行周礼之时,天下太平昌盛,今日天下动乱不止,臣民百姓遭苦不止,正是由于周礼不兴,礼崩乐坏的缘故。”

28、所以,人法地、法天、法道,老子告诉你首先要敬畏。天地人一体,有一个最终的根源—道。人类千万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破坏天地的和谐秩序,如果天无以宁静,地无以宁静,受害的最终还是人类,道不会受任何损伤。

29、这句话非常精练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0、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当和事老,用调解的方法来解决的怨恨,即使表面解决,必然还会留下残余的怨恨,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只有懂得宽恕之道,才能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31、虚是境界,有度是实在的功夫。就人世间而言,人与人之间有边界,不可冒犯;就物质取舍而言,只取所需,不取所欲;就人与自然而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2、历史学家任继愈老先生说:《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这句话非要有道理的,因为弱者的主要特征就是柔弱、不起眼,就如这水一样,但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水滴石穿。

33、天道好循环。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成住坏空是佛教用语,“成”,事物出现;“住”,事物繁荣一段时间;“坏”,开始走下坡路;“空”,一切尘归尘,土归土。

34、所以说,弱者不可怕,关键看你怎么转换缺点为优点,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在自身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我们需要避其锋芒,厚积薄发,多积蓄能量,这便是《易经》所说的“潜龙勿用”!

35、说到“德”,我们会联想到“道德”“品德”“美德”这样一些词汇;如果再往深处问一下,这些所谓的“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的“德”,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呢?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回答了这个问题。生育万物的源头和隐藏在万物中的规律,就叫“道”;知道了这样一个源头,明白了万物中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做的人,就是有“德”的。“道”在外,是客观规律;“道”若入心,并驱动行动,就是有“德”。

36、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又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番话也是在告诫人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是最有利的。所以说,做人做事要懂得适可而止,把握好一个度量,记住“俭生福”的道理,才能多生出福气。

37、老子这句话是说:“一切事物,有时是受损反而获益,有时获益反而是受损。”

38、比如说,嘉靖皇帝说:“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浑,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那清过?长江黄河都都灌溉了流域内所有田地,哪能因水清水浑就偏废不用?”

39、稿件内容:学术稿、评论稿、专题稿、人物稿、论文稿、读后感悟等均可。可以以道德经的发祥地---函谷关为依托,以弘扬国学文化为主题,介绍、论述道文化遗迹、道教人物、历史故事、介绍自己学习道德经的经验感悟等。

40、所以中国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够秉持天道,积德行善,当然天会眷顾你。

41、而老子告诉我们,贪婪是幸福的大敌,唯有知足才是不忘初心的路,知足能够带给人快乐。

42、我们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大道应验在生活中,便可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弊。因此,我们看到那些杰出的帝王,往往都是奸臣和忠臣一起驾驭,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谁对谁错,只要能为自己所用便可!

43、文章来源网络,只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4、越是心智成熟的人,越不会黑白分明,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说,记住老子《道德经》中的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改变我们的认知,拔高我们的境界,这样可以让我们瞬间成熟!

45、释义: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46、这个“自然”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自然”,大自然是指人类世界之外的非人为的生命与物质世界,而“自然”是指自己如此。

47、明代袁了凡所著《了凡四训》的根本,就是栖霞寺的云谷禅师告诫他的话:“命由己立,福自己求。”

48、正如《大学》里面谈到了一个方法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按照“止、定、静、安、虑”来做人做事,最后必然有所收获。

49、善良的人其实和水是差不多的,可以包容万物,包容万物的同时还不去与之相争。所以这一句最接近于道德经中的“道”了。善良的人,心胸善于保持着冷静,这是最为难得可贵的了。

50、释义: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51、纵观历史的许多帝王将相,他们大都是从苦难中、从弱小中成长而来的。弱者,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如纸,应有不屈之心!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很糟糕。唯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才能苦尽甘来,享受狂风暴雨后的成功与喜悦!

52、历史学家任继愈老先生说:《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这句话非要有道理的,因为弱者的主要特征就是柔弱、不起眼,就如这水一样,但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水滴石穿。

53、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告诫人们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即: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却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易·系辞下》所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即:尺蠖将自己的身躯尽量地弯曲,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生命。

54、“不争”在《老子》中共出现8次,分布在7章之中,其中第八章出现2次。为什么老子如何看重“不争”的思想,就是因为他想告诫大家做人要谦虚。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人之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5、这段话的意思,累积到了满盈,不如及时停止;锐气如果太盛,不能长久保持;家里金山银山,没人能守得住;富贵加上骄傲,自己埋下祸根;成功了就退下,这才合乎天道。

56、即使我们在生活中坚信了一些道德准则,往往也不懂得它的来龙去脉,因此,有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疑惑或者动摇。比如,好人被坏人欺负了,我们会感叹好人难做;我们很诚实,但是被人骗了,于是我们又会说诚实的人总吃亏;一些坏人使用各种手段让自己发了财,本分的人又说做好人有什么用!

57、人只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学习悟透很多道理,深刻体会大自然的奥秘。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意思是说:我们要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58、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59、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他认为:品德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人也应该效仿水的谦下品德,谦虚低调做人,最后福气和品德反而更加深厚,正所谓是“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60、下面选取的是《道德经》中的三句经典句子,希望通过阅读,可以让你明白人生的意义。

61、由此可见,“道”在先,“德”在后,“道”是客观规律,“德”是人心悟道。因此,自然就会得出一个结论:有“道”才能有“德”,无“道”自然无“德”。

62、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告诫人们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即: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却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易·系辞下》所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即:尺蠖将自己的身躯尽量地弯曲,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生命。

63、虚才能不恋权位,该舍就舍,该去则去。“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

64、人取法地,就不能取法天和道吗?唐代学者李约《道德经新解》的读法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5、我们现代人,非常的直接,我给你做多少事,你给我多少钱,你叫我做一件事,我一定要问有什么利益?物质文明席卷之处,一切以现实的利害作为好坏的标准。没有显而易见的利益,值得做吗?一切是如此的短视和虚浮。

66、中国古人更看重整体的平衡和长久的和谐。在中国人看来,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阳长阴消,阴进阳退。问题的关键不是阳占多少、阴占多少才合适,而是阴阳平衡才最符合天地之道。

67、有的时候暂时获利,但破坏了阴阳的平衡,对将来的稳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时候暂时受损,但有利于维护阴阳的平衡,反而对将来的和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68、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69、大道生育了万物,万物又成了呈现大道的载体和形式。圣人告诉我们:格物即能致知,也就是通过理解万物的客观规律,来了悟大道的存在与规律。若是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等同于掌握了天地间万物的一把总钥匙。

70、虚是境界,有度是实在的功夫。就人世间而言,人与人之间有边界,不可冒犯;就物质取舍而言,只取所需,不取所欲;就人与自然而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1、投稿人应确保稿件的合法性,并对稿件拥有版权,文责自负.

72、说到这里,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道”吗?在不确定是否有“道”的情况下,我们的“德”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就是我想跟大家说的《道德经》的第二个方面的主题。

73、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总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却不与万物相争而以平静自持,甚至甘心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地方。这句话以水的品性来赞扬利他、无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争无忧”、“甘于平淡”的精神。

74、人取法地,就不能取法天和道吗?唐代学者李约《道德经新解》的读法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5、万事万物在没有形成之时就是“无”,自从能叫得出名时,也就是“有”时,则是世界万物形成的本源才开始命名,这是老子揭示宇宙的来源论。

76、孔子与老子论道,老子问:“听说你喜欢周礼,为什么呢?”

77、鲁迅先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78、《道德经》里面有许多精华和智慧,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白岩松则说:“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所以说,我们要想多多增长智慧,再忙也要抽时间读读老子《道德经》。

79、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往往以为要成功了,却在充满希望的时候失败了。告诉我们凡事不必高兴太早,如果能够始终如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那就坚持就是胜利,成功也会水到渠成地来。

80、所以中国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够秉持天道,积德行善,当然天会眷顾你。

81、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贫富,而在于认知层次的不同,即思想境界的不同!

82、但是道是玄之又玄,没有人能够真正讲的不清楚,大多数人都是从很多经典中推测,得到的不过只是字面意思而已,但是真正的还没有人能够懂得。讲一句实在的话,“道”就是真正能够读懂天地,找到天地发展的规律,然后顺其自然,天理不可违。

83、以前的我们,总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在做,天在看,但是后面却发现:“好人并有好坏,坏人也并不都是受到了惩罚”。以及为什么好人不长命,而坏人活千年呢?就是因为天地对待世界是平等的,在它们眼中没有谁对谁错,以及好人与坏人的区别。

84、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四十四章提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5、都是因为我们太过于当一些事情当回事了,太在意事情的结果,如果结果如我们所愿,那就还好,如果不如我们所愿,那很多人就放不下,总是纠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86、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佛家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也认为“静能生慧”。总而言之,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

87、由此可见,坏人背道而驰是显而易见的,但好人也并不等同于悟了道的人。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看清了自己和坏人的真面目,也就知道了,人生唯有悟道,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急不可待地问:我们怎么才能悟道呢?这就是下面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的主题。

88、老子在《道德经》第58章中说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了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这句话更是说明了: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89、从发源上讲。有人说,老子和孔子的学说,均来自于《易》。这句话大有玄机。孔子从乾从阳,老子从坤从阴。所以孔子儒家观点,至大至刚,天地正气,能伸能长,犹如一棵顶天立地的巨木,不断向上、向外扩展。老子道家观点,阴柔圆融,能收能藏,往往能看到事物背面的东西,犹如让人从巨木,渐渐缩回,重新变成一颗生命的种子,回归生命的原点。

90、虽然天地在不断的变化,但是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对于一个人来讲,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己就是沧海一粟,要想真正的能够看透一切,就如萤火与日月争光。所以老子很多观点就是劝人放弃,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根本不是人力可以为之的。

91、虚才能放空外物,不把持,不占有。《论语》记载,曾参称赞颜回:“有若无,实若虚。”有的好像没有,实在好像空虚,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92、太在乎成败,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是伤害。我们在乎自己所有的付出有付诸东流,太在乎别人对我们的感受,其实每个人都很忙,不是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你,他们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更需要放宽自己的心。

93、《道德经》共81章,文意深奥,很多人没有耐心读完或者读不懂。其实,要想读懂《道德经》,悟透这3句口诀就可以了。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思想精华都浓缩在这3句口诀上!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94、老子说:“大河之水能够倒流吗?大河之水是不能够倒流的。只能遵循造化所定的流向。动乱产生于人心,而人心是变化莫测的,天下动乱之所以此起彼伏,屡禁不止,正说明这休止动乱人力难以启及的道理。

95、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96、不少人总在思考:宇宙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人又是从哪里来的?老子帮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宇宙与万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都是一种叫作“道”的力量所造就的,“道”就是宇宙与天地万物,也包括我们人类最终极的源头。西方《圣经》中说,是上帝创造了宇宙和人类,但《圣经·新约》中也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说到这里,即使你还不能理解,但应该也大致了解了我们所疑惑的宇宙与人类的终极秘密:大道。

97、释义: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98、孔子思索一会,说道:“因为周公推行周礼之时,天下太平昌盛,今日天下动乱不止,臣民百姓遭苦不止,正是由于周礼不兴,礼崩乐坏的缘故。”

99、天下的圣人、宗教家都是一致的,他们告诉人类的真理只有一个,积德行善才会获吉,才会有福。

10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101、原来,老子所讲的道德,跟我们所熟悉的道德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平时听到比较多的是关于道德的教条,而老子所说的道德却揭开了天地万物与人生的秘密。

102、但人不一样,人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他想上天入地,他想支配世界,他甚至想成为自己的上帝。

103、所以中国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够秉持天道,积德行善,当然天会眷顾你。

10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5、回复数字 120 聆听《道德经》部分章节的唱诵

上一篇:感叹人生沧桑的诗词【66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精髓【108句精选】
  • 道家思想十大精髓【40句精选】
  • 道德经中最励志的句子及解释【96句精选】
  • 道德经最精髓的一句【51句精选】
  • 励志谚语精髓500句【58句精选】
  • 2023庞祖云的微博伤感说说(那么就在这里,以正常的方式,)
  • 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62句精选】
  • 道德经感悟【22句精选】
  • 道德经个人感悟【67句精选】
  • 学道德经的感悟100字【42句精选】
  • 道德经名句【62句精选】
  • 王阳明知行合一精髓60句【30句精选】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解释【32句精选】
  • 道德经中十大名句【28句精选】
  • 江凯的空间伤感说说(如今,你就在我身边,我们却不)
  •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是什么【33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男人调侃女人的歇后语【12句精选】
  • 又痞又坏幽默的句子【25句精选】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成语大全50000个解释【57句精选】
  • 捡菌发朋友圈说说【100句文案】
  • 涨水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最新个性说说

  • 道德经精髓就在三句话【106句精选】
  • 感叹人生沧桑的诗词【66句精选】
  • 高三青春励志经典语录【45句精选】
  • 高三班级口号简短有力【33句精选】
  • 母爱的名言警句大全【19句精选】
  • 珍惜生命的手抄报【38句精选】
  • 孝顺父母的好词好句【20句精选】
  • 暗示放弃一个人的文案【123句精选】